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包头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挑出“真贫”精准扶贫 东河区新举措幸福一村人
内蒙古新闻网  15-03-09 09:56 打印本页 来源: 包头日报  
 

  怎样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东河区的做法是扶贫态度上必须“学雷锋”,但扶贫方式上不能过多“学雷锋”,在遵循市场规律、增强农民自我造血能力的基础上发展产业。东河区根据小巴拉盖村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帮扶村里的71位“致富带头人”发展自主产业,截至目前,共发放贷款533万元。

  按照包头市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攻坚工程重要部署,东河区积极实施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等一系列立体扶贫新举措,让小巴拉盖村旧貌换新颜、让村民生活喜洋洋。

  精准识别挑出“真贫”

  为了让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人帮、有人带,东河区以推进精准扶贫,贫困人口识别为基础,统一制作了农户基本情况检索系统和扶贫重点人口档案信息平台,组织了专门力量对小巴拉盖村全村1670户村民、6000多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填写《贫困户登记表》,村民代表评选,在全村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最后重点识别出284户困难户。其中包括139户贫困户和145户慰问户,实现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确保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精准识别,让扶贫不掺一丝杂质。精准管理,则让扶贫运行得更阳光、更透明。东河区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及时跟进的工作方法,动态监测贫困户的收入变化、产业发展等情况,对通过结对帮扶已达到脱贫标准的,及时退出监测系统;对因病因灾等返贫的及时纳入,确保贫困对象“有出有进”。力争实现扶贫规划、项目、干部与扶贫对象的无缝对接,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度,让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激发动力

  走进“劳动光荣超市”,米面油、家用电器、日常用品等各类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村民张彩霞就是通过主动帮助村集体完成道路平整,获得了工分,在“劳动光荣超市”兑换了一台自己心仪的电饭煲。“我们能够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挣得工分,领取‘奖励’,是一件值得高兴而且光荣的事情。”

  小巴拉盖村的“劳动光荣超市”是村里139户贫困户自力更生获取富裕生活的有效动力之一。超市的农村生产生活物资,由结对帮扶部门区统计局、区红十字会、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市地税二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407名干部捐款9.2万元,专款专用、统一购买。村里的贫困户可严格按照“谁劳谁得、多劳多得”的原则,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参与村集体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从而获得相应的报酬。

  “精准扶贫不是简单的发钱发物到户,那无异于‘穿救济新衣,走救济老路’,这种输血式扶贫不但滋生贫困地区群众等、靠、要思想,而且很大可能越扶越贫。”东河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如是说。实施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工程,东河区坚持“造血为主、输血为辅”的原则,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通过筹集和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方式,全面实施制定一个村级发展规划,扶持培育一个村集体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建设、改造一批与村集体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一个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五个一”工程,真正使小巴拉盖村在村容村貌、村集体经济建设等方面发生实质性变化。

  精准分析做足产业

  怎样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东河区的做法是扶贫态度上必须“学雷锋”,但扶贫方式上不能过多“学雷锋”,在遵循市场规律、增强农民自我造血能力的基础上发展产业。东河区根据小巴拉盖村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帮扶村里的71位“致富带头人”发展自主产业,截至目前,共发放贷款533万元。

  村民柳瑞是村里的做豆腐专业户。这些年,凭着自己的勤劳、诚实,豆腐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这一次,听说区政府对村里的致富能手有扶持政策,他积极响应:“仅凭一己之力干不成大事,能得到支持和帮助,我们拍手欢迎,今后生意会越做越红火的。”

  充分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全面引导、动员和培养造就一批“致富带头人”、“脱贫光荣户”,从人力、财力、物力三方面为他们提供有效帮助,是东河区精准扶贫工程的奋斗目标。产业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在小巴拉盖村落了地、生了根,村民就会不再一味地“埋头种地”,也学会了“抬头看天”找市场了。

  一步,东河区的精准扶贫工程,将会建立以贫困户为核心的利益联络机制,既走产业化扶贫之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切实让贫困农户参与扶贫开发并享有开发成果,激发贫困户最大化内生动力,同时使村民在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彻底走出“青山绿水下的贫困”,实现山窝窝里的“致富梦”。

  (日报通讯员王琪)

[责任编辑 魏莉 ]

乔迁
舞起来扭起来
看看我们做的花灯
元宵卖得火
让文化的种子在基...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别样的正月十五
与“雷锋”同行52年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