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8张1952年的教育海报网络走红这些育儿理念永不过时
内蒙古新闻网  15-03-12 10:01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晚报  
 

  呼和浩特晚报讯(首席记者张海平)昨日,一篇名为《你绝对没见过:1952年的教育海报受益匪浅》的文章在网上被大量转载和评论,文中8张1952年的儿童心理教育海报让众网友看了纷纷点赞。海报中针对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的发展、性启蒙等问题给出了教育指导。看了这些海报,众网友感叹:“即便在现在,这些教育理念也并不过时,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熊孩子’可是越来越多了,教育问题也成为不少家长的老大难。”一位微信好友看了海报后感叹,“如何教给孩子正确的三观?如何合理的解释一些‘不好开口’的问题?来看看1952年的这组教育海报吧,或许会为您提供些灵感。”

  那么,这篇在网络热传的文章究竟讲了哪些内容呢?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注意到,这组1952年的教育海报共有8张,分别为:父母之爱、关于生的问题、关于死的问题、好奇心并非破坏、妒忌与公平、勇敢和惧怕、同情爱护、发展想象力。其中,父母之爱的海报上写道:子女不可溺爱也不可不爱,失去爱的性情暴躁、体罚责骂不是教育。要适度的爱护儿童心灵健康;关于生的问题的海报中写道:女儿问妈妈:“弟弟是怎么来的?我又是怎么来的?”这时正好是性教育的好时机,不可捏造故事欺骗儿童,可以用小猫、小狗、小鸡的比喻解释生育问题的事实……

  在微信上看到这些教育海报,微友“原野”发表评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可能很多做父母的人都没有认识到。既要爱孩子,又不能溺爱,正如培育花草一样。适当的雨水和阳光,花草才能健康成长。浇水施肥过多,反倒是让花草枯萎。”微友“富贵”则认为:“孩子得到足够的爱,才有余力同情其他生命。别怪现在的孩子冷漠,因为很多大人也很冷漠。你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吗?”

  在微博上看到此文章的网友“夏日清风”评论道:“二胎开放了,如何处理大宝和二宝的关系,很多妈妈一筹莫展吧!看看这些海报,真的能给我们很多启发。”网友“小西”感叹:“死亡是什么?孩子们,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停止,人也会面临死亡正如花的枯萎和动物的死。原来63年前,我们就以这么浅显易懂的海报告诉过我们的孩子。”

  “ 63年前对于理想教育和健康教育的理念,至今看来依然很先进,可是这些还是没有变成常识,应该好好反省我们的教育到底少了什么,可能很多人缺少的是一颗懂得孩子的心!”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系博士生导师刘伟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这组1952年的教育海报他在一些教育类的书籍中看到过。刘伟认为,虽然海报中的画面不那么新潮,但是海报所讲的育儿理念却不过时,值得现代人学习和领悟。

[责任编辑 魏莉 ]

镜头里的女代表委...
赏花灯
敬老红包
乔迁
舞起来扭起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两会剪影】商国是有我
晒晒节水妙招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