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5全国两会  >  分析评论   
微博
Qzone
在“两高”报告中展望法治中国
内蒙古新闻网  15-03-13 17:09 打印本页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2日上午9时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下午3时举行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草案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历年全国两会上,“两高”报告都引人关注,其间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对社会治理法治化的一种期盼。特别是近年来,“两高”报告通过率都较低,人大代表所投反对票不少,给了“两高”很大的压力。以情况较好的2014年为例,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赞成2425票,反对378票,弃权95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赞成2402票,反对390票,弃权108票。今年两会,“两高”报告更引人关注,根本原因在于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决定之后,“两高”的成绩总结和未来举措,都可以作为对如何实现法治中国的一种注脚。

   过去的2014年注定令人难忘,在高压反腐之下,“两高”为此作出了大量扎实而有成效的工作。回望过去的2014年,“两高”可谓动作频频。从数十名省部级官员被法办,一系列冤假错案得以昭雪到司法体制改革破冰推进,从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检察院,到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对于今年的“两高”报告,媒体将其总结为六个亮点,分别是“自我批评”、“司法改革”、“反腐漂亮成绩单”、“强化律师履职”、“打击互联网犯罪”、“植入新媒体广告”。

  不能不说,相较于往年的“两高”报告,此次“两高”报告可以说是亮点频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建立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不行使职权行为的督促纠正制度、取消不合理的考核等等,这些一系列举措也让人看到了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并对取得更大的成绩而抱有期待。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司法的公平与公正,既要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要有效发挥司法的社会秩序维护作用,让其扮演好兜底角色,这就需要其立足于自身抓好司法的改革,让其成为助推法治中国最强劲的推动力。

  一份“两高”报告,就是一份法治中国。成绩的取得,也让我们看到了种种差距。从某种意义讲,一些领域所取得的突破,也是种种不足的表现。而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司法不公依然是公众最不满意的地方,也是最难以实现的地方。司法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实现司法的公正,让每一种权利都获得保障,从而为维护社会秩序与正义,而提供保信赖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打铁还得自身硬。最高检、最高法要在依法治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直面自身问题并加以改进就无以避免。而对于公众来说,通过解读“两高”报告,以此窥探数据下的法治中国,并由此形成民意的汇集和意见的表达,形成强大共识共同促进法治中国的实现。

  “两高”报告就是当下的中国法治表情,也是今后的法治基础,在新的起点下去展望,法治中国就会更加前景可期。(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 张睿]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