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部分家长对儿童疫苗缺乏了解
在为儿童注射疫苗之前,负责接种的医务人员须向家长询问儿童的情况,并对要注射的疫苗进行简单介绍、建议。而作为家长,更应对疫苗有相应的了解,尤其在考虑是否注射二类疫苗时,要对孩子自身做出相应的评估。但是记者连日来采访的情况是,部分家长对儿童疫苗注射知识了解甚少,尤其处在一些城乡接合部的家长,对所打的疫苗、二类疫苗是否要打均知之甚少。
3月10日一早,玉泉区政府附近的沟子板卫生室外,已经围满了领着孩子打针的家长。这里每月的10日和18日是接种日,附近几个小区的适龄孩子都在这里接种疫苗。卫生室内的墙上,记者看到了有关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宣传画,上面都作了详细的介绍,玻璃上贴有“二类疫苗为国家规定收费疫苗家长可自愿选择”的字样提示。然而,来这里的家长,大部分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几位家长和记者聊天,当听到记者询问二类疫苗是否打过时,一位姓孙的年轻妈妈说:“干吗不给孩子打呢?又不缺那几百块钱,打了肯定能起到预防的作用。我们都是按照顺序打,一类二类的不用问,都打就是了。现在孩子3岁多了,我们一针没落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家长觉得,每个接种点负责接种的医生只有一人,非常忙碌,咨询问话也很费劲,很多家长就抱着跟风的心态,具体做法看别人。
【解释】
注射二类疫苗家长要评估孩子
“对于一些家长关心的二类疫苗是否需要注射的问题,国家总的指导原则是知情、自愿,家长给孩子注射二类疫苗前,必须对孩子自身有一个评估,孩子是否有感染某疾病的风险,是否有预防的必要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决定孩子是否需要接种该疫苗。”任先云说,目前,按照相关条例要求,二类疫苗的招标采购由各旗县区负责,呼和浩特市疾控中心提供业务上的指导。
呼和浩特市疾控中心要求接种的医务人员除具有专业资质证书外,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免疫接种人员资质证后才能上岗。“在疫苗接种前,我们都要求接种人员向家长进行告知和健康询问,看是否有发烧、感冒等情况,以及是否有过敏等禁忌症,以便对儿童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任先云说。
据介绍,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如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联合疫苗等。二类疫苗是由公民自费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疾控专家指出,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100%,多数疫苗的保护率大于80%。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记者郝少英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