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热词频现,新意多多。智慧城市、创客空间、书香社会这些新概念,手牵着手走进了政府工作报告,直如春风抚面。
读书人,对“书香”二字格外亲近。记得,3月5日,在电视前听政府工作报告,当李克强总理说到“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时,心池怦然,很有些小激动。
十分凑巧,前一晚翻笔记,又见“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徐骏的这两句诗,把读书人的好心情描摹得惟妙惟肖。可惜,他生不逢时,正赶上了雍正帝的文字狱,“清风不识字”被断为讽刺大清,送掉了性命。这是读书人的悲哀,更是文化的剧痛。
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读书人总是站在文明的潮头,从先秦诸子百家,到“五四”文化觉醒,再到当下的中华伟大复兴,书香长流源源不断。当然,5000年来,读书人倒霉的事也不少见,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清王朝的文字狱,反文化的浊流也时时翻涌。
这是人类的宿命,文明和野蛮始终在较着劲,一扣比一扣紧。
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了,当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猛然发现,中国人的读书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比较靠后。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为4.5册,与日本的40册、以色列的64册相比,差得很远。像沙尘暴给了国人生态警醒一样,读书量也在提醒我们,该抓抓阅读了。“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正当其时。
20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因为,4月23日和一些伟大作者的生卒有关,例如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纳博科夫、哈尔多尔·拉克斯内斯、莫里斯·图翁、何西·布拉、曼努埃尔·巴列霍等。把这个日子定为世界读书日,是当代人向书籍及其作者致以世界范围的敬意。近几年,每到世界读书日,国内纷纷举办“书香中国”活动,终于呼唤出了“书香社会”,这是民族之幸事。
书香,这个古色古香的词汇,今年首次走进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纷纷诠释。
何为书香社会?
——“人人爱读书,人人有书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委员说。
——“无论是在公园、地铁,还是在车站、机场,都可以看到人们捧着书安静阅读。”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委员说。
——“对个人来说,书香是忙碌之后,学习充电、心灵得到安慰和沉浸的重要方式。”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委员说。
——“人应有自觉的阅读意识,把书当作最忠诚的朋友。”作家樊一平代表说。
代表委员描绘的书香“理想国”,各有不同,但共同之处是,一个民族、国家对阅读要有信仰。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社会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
书香社会怎样建设?
要从家庭阅读开始。家庭是阅读的基本单元,要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为人之父母、长辈要率先读书。
要从社区图书馆建设开始。一个社区不能没有电影院、商店,也不能没有图书馆。成人也好,孩子也好,走进图书馆,知道书的重要,才会爱上阅读。
要从领导干部开始。领导干部开始读书了,就会有示范效应,带动社会的读书氛围。
中国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办,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就是中国当下和未来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羊年吉祥多,春风渡香来。书香来袭,大快人心,聊发书生感慨,不负明媚春光。(孙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