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突破的几个难点
 

赵杰

   编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日前闭幕的全国两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条主线贯穿始终,成为两会上的最强音,成为党和国家、亿万人民的共同意志。

  学习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内涵,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四个全面”上来,把“四个全面”的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这是内蒙古今后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从今天起,本版开设《纵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栏目,刊发专家学者学习解读文章,研究讨论内蒙古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进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重点问题。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四者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成为人民生活的幸福图景,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

  内蒙古应准确把握区情实际,精准聚焦全面小康的难点问题,抓住重点、精准发力,率先在我国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就在“全面”二字,小康社会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同时,“全面”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是一个补齐发展短板的过程,是提升小康水平线的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当前,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应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准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积极成就,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党的十八大回顾了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新情况,从实际出发,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目标基础上再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更加坚实。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初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总的看,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内蒙古发展的成果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以上的目标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四个全面”的实践需要,既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相衔接,又更加切合新时期国家的发展实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阶段特点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2014年,内蒙古在全国经济形势转型升级的环境中,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主动作为,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总量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内蒙古生产总值达到17769.5亿元,增长7.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565美元,增长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843.2亿元,增长7.1%。全区102个旗县(市、区)中,有100个旗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亿元的旗县(市、区)达到51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9.1:51.9:39。与2013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工业方面“五大基地”建设效果显著,清洁能源、有色装备、农畜产品加工、煤化工等产业发展迅速。非公有制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光伏产业、云计算、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法制内蒙古建设步伐加快,社会和谐安定民主

  内蒙古在法制建设进程中,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法制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营造社会安定、百姓安宁的良好局面,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推动了内蒙古法制化进程。据有关方面统计,2014年内蒙古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80%以上,社会安全指数达到85%左右,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达到2人左右。

  (三)文化建设快速推进,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近年来,内蒙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公共文化设施投入持续增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重点文化工程发展迅速,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2014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所提升,有线电视入户率、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和每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用房屋建筑面积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镜头里的女代表委...
赏花灯
敬老红包
乔迁
舞起来扭起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两会剪影】商国是有我
晒晒节水妙招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