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乌海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行进中国•精彩乌海】李栋:当好工友们的领头羊
内蒙古新闻网  15-03-20 17:43 打印本页 来源: 乌海日报  
 

  春节后,我们在五虎山矿业公司见到了综采二队队长李栋。他正在翻阅井下风压记录,每一页记录他都认真仔细地核对相关数据,确认无误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是日常工作,每天都得看。”他说着,又翻开工作记录,叫来主管技术员,叮嘱他盯住上隅角挡风帘,把瓦斯控制好。

  一阵忙碌后,李栋才忙里偷闲地与记者聊了起来。

  2005年,李栋来到五虎山矿业公司成为了一名井下矿工。从工人干起,班长、副队长、队长,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名敢打硬仗的指挥员。10年磨一剑,李栋也成长为一名懂技术、善管理的出色人才,形成了细致耐心不张扬的行事风格和牢抓基础毫不含糊、思想工作决不放松的管理风格。

  他说:“工友们都是和我一块摸爬滚打出来的弟兄,无论什么遇到事情,你只要和他们把道理讲明白了,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说归说,“道理”可不是挂在嘴上的,要让工友们心服口服,才能干好工作。李栋心里明白,对于矿工来说,工作中的生产和安全至关重要,安全上去了,生产任务自然就会很好地完成,就会带来好的效益。“给工人们把利弊关系讲清楚,把账算明白,工人理解了,就会认认真真投入到工作中去。”李栋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安全上,凡涉及安全方面的问题,他都要亲自过问、亲自抓。队里的几个年轻技术员因为安全的事没少挨他骂。“他们比我孩子大不了几岁,平时啥也好,就是少股稳劲,毛手毛脚的。”李栋说。

  李栋狠抓队伍管理和素质提升,常常是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设备包机到人,谁的设备出了问题,现场追究定性;每班间的衔接工作要做好,一个班出了质量标准化问题,下一个班必须立即提出,做好整改;技术员每班一定要对责任区进行检查……2013年以来,综采二队取得未发生一起轻伤及以上人身事故和重大机电事故的好成绩。

  生产和安全永远都是分不开的,对于如何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李栋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合理的工作计划,统一的行动,紧密的配合,队伍就像一台上足了油的机器,才会有条不紊地运转好。”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有5天计划检修时间,但如果生产安排合理,计划协调平衡,设备检修质量跟得上,再结合一旬一检制度管理,设备平稳运行良性循环,不仅工人的劳动量大大减少,为安全稳定生产打下基础,而且这5天完全可以省下来用于生产。由于设备维护到位,不仅生产任务超额完成,而且还保证了设备安全。

  自2011年当队长以来,李栋带领队伍采了5个工作面,每一个工程质量都达到了标准。但提起1201工作面,让李栋久久不能忘怀:“兄弟们真是不容易啊,没有一个人和我抱怨过,大家成拧成一股绳,共克难关。现在想起来都令我感动,谢谢我的好兄弟!”2012年9月,因为瓦斯超限打了18个月密闭的1201工作面启封,打开一看,运输巷垮塌严重,几乎过不去人,矿领导都犯了难,只能边进边看情况。工作面顶板下沉,支架无法推进,安全隐患极大。面对严峻的情况,李栋果断组织工友们采用钢梁棚进行顶板支护,阻止了顶板快速下沉,并快速躲过压力集中带。但1201运输巷没有轨道,也没有其他运输设备,李栋和工友们靠人拉、肩扛,硬是把3米钢梁和3.5米液压单体支柱运到了500米外的机头。

  支护打上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顶板还在一天天下沉,照这样下去一、二号支架就会被压死。有人建议:“甩掉1号支架迅速加快推进循环。”还有人提出:“将转载机强行拉出安装一部40溜子进行运输。”……一个又一个方案提出,一个又一个方案被否决,最后他们用20天时间,采用移动支架的方法,把30多米的压力集中带甩了过去。每天收工,许多工人升井时腿都打颤,把厚厚的工服都浸湿了,可是没有一个工友说过累、抱怨过。

  “穿上这身工服下井,就要把工作干好。遇到困难,我们弟兄齐心协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难关。”李栋说到工友们时,没提到自己跟兄弟们在现场一起扛设备,也没提到工友们顶着巷道里的煤渣风往前推进时,自己掏钱给工友们买防风眼镜的事,“作为一队之长,许多事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就是要当好工友们的领头羊。”正是有了煤矿工人能吃苦、能战斗的精神,才成功将一一次大的顶板事故化险为夷,创造了五虎山人采掘的新传奇。

[责任编辑 魏莉 ]

镜头里的女代表委...
赏花灯
敬老红包
乔迁
舞起来扭起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两会剪影】商国是有我
晒晒节水妙招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