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让退化的草原重披“绿衣” 让辛勤的牧民多得实惠
 

  让退化的草原重披“绿衣”  让辛勤的牧民多得实惠

  ——我区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纪实

  前言

  今天,人与草原如何和谐共处的深思,总是萦绕在人们的心头。

  我们无法忘却那些曾经的数字:因为超载过牧等原因,天然草原退化面积达到4626万公顷,占内蒙古草原总面积的53%,并且每年还在以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退化、沙化。

  保护草原,终于等来关键的一年!2011年,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省区率先启动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草原牧区投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牧民受益最多的一项政策。

  补贴如何发,资金怎么管,牧民生活如何保障,实施效果究竟怎么样?4年来,为了让中央的这一决策部署在内蒙古大草原落地开花,我区从草原牧区实际出发,开展政策创新,严格资金管理,保证草原补奖新政在阳光下运行,让中央的强牧、惠牧、富牧政策润泽每一片草原,惠及每一户牧民。

  付出终有回报。4年来,内蒙古亮出了耀眼的成绩单:草原生态恢复成效显著,草原植被盖度较2010年提高了6.52个百分点,连续3年稳定在40%以上,146万户、534万农牧民从中受益,草原牧区生态、生产、生活水平持续向好。

  让退化的草原重披“绿衣”,让辛勤的牧民多得实惠,我区各级政府从建设草原生态文明着眼,从农牧民增收着手,将草原补奖机制政策落实作为草原牧区工作的头等大事,不遗余力推进政策落实。连续4年,内蒙古的草原补奖政策落实绩效评价为“全国第一”。

  补奖资金怎么发?

  创新政策确保公平安全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乌兰希热嘎查牧民额尔登有一张特别的“银行卡”。自2011年起,根据草原补奖机制,国家给他的银行卡里每年打进补助禁牧款73950元。

  “我们居住地属戈壁滩,生活生产条件极其恶劣,如遇干旱年份很难维持生计,需要到外地倒场放牧。禁牧政策后,我的生活比过去有了很高的收入,国家对我们牧区实施的政策太好了!”额尔登高兴地说。

  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国家每年安排我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40.4475亿元。具体标准为禁牧补助每亩6元、草畜平衡奖励每亩1.5元。

  这么多补奖资金,究竟该怎么发放?我区东西跨度大,草原类型多样,载畜能力差别很大。如果补奖政策只考虑面积因素,对草场质量好、载畜能力高的地区明显不公平。

  经过仔细思量,在政策正式落地前,我区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

  这份方案提出了“标准亩”的计算方法,以及实行农牧户补奖额封顶和保底措施、实施分期减畜制度、设立嘎查(村)级牧民草原管护员公益性岗位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创新政策。

  按照这一方案,避免了在全区范围内搞“一刀切”,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地方落实补奖政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封顶和保底措施,避免了农牧户补奖额度过高或过低,保障了绝大多数农牧户的合法利益。实施分期减畜制度,降低了我区畜产品市场的供应波动和价格波动,也避免了农牧民收入的大起大落……这一创新,得到了基层干部和广大牧民的高度认同。

  政策实施第一年,我区就实现了任务、资金落实两个“98%”的良好开局,并为连续4年政策落实绩效评价全国第一奠定了基础。

  这套方案后来甚至成为很多省份实施这一政策的参考范本。

  然而,草原补奖政策涉及资金规模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与农牧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责任重大。如何保证资金安全?

  2011年我区先后印发了《关于严明纪律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安全发放的意见》《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监督管理办法》《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资金管理办法》和《内蒙古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绩效评价办法》,常态化监督的内蒙古草原补奖新政约束奖惩机制基本建立。

  尤其是草原补奖资金采用“一卡通”直接发放,自治区财政部门又与移动通信部门联合为受惠农牧民免费开通了草原补奖资金到账短信服务,通过“一卡通”系统准确掌握资金发放额度和进度,进一步加强了社会监督力度,保障了资金的安全高效。

  加强对资金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科学性进行考核,使有限的资金发挥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嘎查(村)牧民大会职能作用,对享受补奖的地区、类型、草原面积、户数、人口、减畜等情况,均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维护了补奖政策的严肃性。

  4年来,中央财政下达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奖各类资金近166亿元,内蒙古本级财政配套资金40多亿元,全区已有10.13亿亩草场纳入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范围内,146万户、534万农牧民从中受益。

  随着草原补奖政策的顺利实施,牧民传统放牧观念逐步改变,保护草原已成为自觉,被动减畜正在向主动减畜、责任减畜、科学减畜方向转变,内蒙古草原生态得到了很大改善。

  据持续监测显示,草原补奖政策实施4年来,饲草料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天然打草场为1.35亿亩,比2010年提高了1021万亩;草原补奖区草畜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与2010年相比,草原补奖区牲畜头数下降了1428万羊单位,舍饲比例从2010年的58%,提高到2014年的65%,超载率也由2010年的24.14%,下降到13.32%。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不畏严寒砺精兵
银色乌珠穆沁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