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停手吧!张贴"牛皮癣"的伙伴们
内蒙古新闻网  15-03-27 12:02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新闻网  
 

  街头的小广告可谓城市的“牛皮癣”,那些在车站、街道、厕所、小区等公共场所非法张贴、涂写、散发的小广告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城市环境卫生,更因为这些广告多数涉及办假证、非法行医等虚假违法内容,对公众信息传播也有诸多不利影响。

  在许多路口和人流聚集区,随手散发的小广告也可谓无孔不入,自行车车筐、私家车雨刷下、车门把手、车窗处都充斥着各种小广告的单页、卡片。这些散发方式让市民反感,而且人们对于小广告看完随手一扔的处理方式也让环卫工人头疼不已。在锡林路一家大型超市门口,记者就看到前来购物的市民还没有反应过来,手里面已经被塞满了各类广告,感觉很是无奈。

  面对这些恼人的街头小广告,有关部门有着怎样的管理办法呢。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呼市城管局市容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玉泉区城管局市容管理科科长康静宇表示,按照《呼和浩特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的规定,未经批准不得在电杆、树木、居民住宅和其他公共设施上涂写、刻画和张贴、悬挂各种广告、宣传品。未经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在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随意散发广告和传单,违反者可根据张贴、涂写、散发小广告数量以及对城市环境破坏程度的大小处于200-3万元的罚款。

  但实际情况中由于张贴散发小广告的行为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和隐蔽性,所以处罚效果收效甚微。以往城管工作人员会将“三乱”小广告上预留的手机、固定电话输入城市警示短信系统,向电话号码上不间断地发送监督警示短信,每条短信收费2元钱,利用这种被称为“呼死你”的警示短信系统达到监督和处罚的力度。但是采访中,城管工作人员也无奈地表示,由于现在人们使用的都是智能手机,都有屏蔽功能,简单的呼叫转移、拒绝接收短信,就可以使这种“呼死你”的处罚方式变成鸡肋,失去作用。并且很多张贴、散发街头小广告的中介公司或者专业散发广告的公司都使用外地号码,或者临时号码,这给从源头上查找散发广告者带来困难。而且执法过程中发现很多在街头张贴、散发小广告的都是失业无业人员,或者是在校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面对这种情况执法人员也只能没收散发品并进行说服教育。

  康静宇告诉记者,目前除了加大执法力度,并且和工商、税务等部门加强联系,从源头上治理随意散发张贴小广告的行为以外,主要还是通过呼吁和宣传来提高人们的意识,形成自主拒绝小广告的方式,引导人们选择更环保也更有效的合法途径发布广告。诸如,2014年呼市加强了对车窗抛物的处罚与宣传力度,所取得的治理效果很明显,现在很多车主都在车内放置了垃圾箱或者环保袋。

  面对这些恼人的城市“牛皮癣”,不少市民也在积极支招。市民李女士说,可以在街道上、小区内以及各类公共场所多设立一些信息发布栏,并发动和依靠社区居民的力量监督和清理小广告,给自己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市民金先生则认为要建立群众举报制度,设立专门的举报投诉电话,可以像举报车窗抛物一样对于举报或者抓获随意张贴、涂写、散发小广告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同时利用公安和小区内的监控系统,建立110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并抓获随意张贴小广告者,来解决城管部门取证难等问题。(记者 张秀娟)

[责任编辑 李珍 ]

乳业博览会开幕
夕阳乐园
我的风筝我的梦
安全牢记心间
119名残疾人拿到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百鸟飞临黄河滩
女子探伤组 保铁路行车安全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