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林下资源有真金”:我国最大国有林区踏上转型路
内蒙古新闻网  15-03-27 18:10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26日,曾为国家提供800万立方米木材的内蒙古伊图里河林业局结束了长达60余年的采伐生产,至此,内蒙古大兴安岭的19个林业局中,已有半数以上停止采伐。放下油锯后,林业工人们将踏上由伐转护的新征程。

  “确实应该停伐了。”54岁的库都尔森工公司贮木场北段段长孔庆才深有感触地说:“再伐下去,不但经济效益上不来,子孙后代也会跟着遭殃。”

  按照国家林业局的部署,自2015年4月1日起,内蒙古大兴安岭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中国最大国有林区长达60余年的采伐生产作业将画上句号,并迎来新的生态建设发展时期。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这是国有林区的重大变革。但我们不搞疾风暴雨式的改革,一定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党委书记、内蒙古森工集团董事长张学勤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生态功能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27万平方公里,停伐将带来110万立方米木材停产,直接影响以木材为原料的产业链和从事木材生产的1万多名职工的就业、生活。

  “为了林业职工未来的生计和发展,我们依托林区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建立了食用菌培植基地,采取集资入股的形式发展壮大。”阿里河林业局阿南林场党支部书记韩长君表示,近年来,各林场都在提前找出路,谋发展。停伐后,他们林场将进一步发展食用菌项目,尽可能安排职工实现再就业。

  “停止采伐会有阵痛期,但从长远看,产业发展生态化是必走之路,林下资源才是真金。”图里河林业局局长李丛明说,“独木撑天”的时代已经过去,近年来的改革探索经验证明,林区的特色产业、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能让职工群众端得起饭碗,端得住饭碗。

  记者采访了解到,被誉为“林海之源、大岭之根”的图里河林业局始建于1952年,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最早开始开发建设的林业局,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1600多万立方米。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该局开始进行改革尝试,酒厂、制药厂等企业纷纷转制,几年来打造出一批颇具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牙克石森健药业有限公司销售人员李昆说,2008年图里河林业制药厂转制后,公司开始利用林下资源制取金莲花等中草药制品,大兴安岭的绿色招牌让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很快扎稳了脚跟,公司效益逐年递增。工人的平均工资已由转制前的800元增加到3000元左右。

  “我们必须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维,规模化发展大兴安岭的优质林下产品,增强经济发展后发优势。”李丛明表示,他们林业局已开始着手混合所有制经济合作,开发蓝莓花青素项目,规模化发展食用菌培植基地和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基地,并开发优质旅游资源,力争从依靠资源生存到依靠生态发展,在强企富民中改变林区的落后面貌。

  “以野生蓝莓为例,1吨蓝莓经提取花青素、酿酒、制造色素、风味剂及浓缩果汁等流程后,可产生9万多元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木材的价格。”李丛明说。

  记者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了解到,目前,林区的绿色种苗、林特产品、森林旅游、特色养殖种植等绿色项目正在四处开花。数据显示,2014年,林区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3.65万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2015年,内蒙古森工集团又设定了职工人均工资达到4万元的新指标。(记者 邹俭朴)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乳业博览会开幕
夕阳乐园
我的风筝我的梦
安全牢记心间
119名残疾人拿到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百鸟飞临黄河滩
女子探伤组 保铁路行车安全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