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美丽乡村】村村都有“动人”处
 

  原标题:村村都有“动人”处

  天气回暖,万物复苏。行走在翁牛特旗的农村牧区,总能看见伴随着欢快旋律翩翩起舞的人们。

  村子美了,腰包鼓了,心情也格外舒畅……村头,三五村民唠起自家生活的变化,幸福的笑容写在脸上。嘎查村究竟有多美?走村串户之后,记者真正体验到了该旗各嘎查村的“动人”之处。

  宜行宜居环境美

  从乌丹镇向北行驶约9公里,记者来到“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地赛沁塔拉嘎查。44年前,因出土“中华第一龙”,赛沁塔拉嘎查声名远播。如今,行走在嘎查大街小巷,只见水泥路铺到家门口,红砖院墙整齐划一,一盏盏太阳能路灯齐刷刷矗立在街路两侧……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让人耳目一新。

  过去,赛沁塔拉嘎查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这句民间流传的顺口溜是嘎查过去生活条件的生动写照。

  据嘎查党支部书记杨新国介绍,从2013年开始,赛沁塔拉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序幕,先后整合资金800多万元,完成街巷硬化、亮化12公里,安装路灯77盏,修缮校舍12间,建成占地6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绘就5000延长米文化墙……

  “良好的环境需要维护,我们每年花2万元请环卫工搞卫生,年前还在全村安装了100个垃圾桶。”杨新国说,开春化冻后,嘣嘣吐村民组自来水供水工程也将施工,项目完工后将解决300多口人的吃水难题。届时,全嘎查668户村民将全部喝上甘甜的深井水。

  “如今,出门就是水泥路,吃水不花钱,健身有去处,修缮危房有补助……”说起生活的变化,63岁的杨久海如数家珍。杨老汉在小土房住了40多年,四处漏风。去年,他得到1万多元的危房改造补助,用这笔钱,老杨不仅为房子做了外墙保温,还换上了塑钢门窗。

  据了解,赛沁塔拉嘎查有100多个家庭和杨久海一样受益于危房改造项目。“‘十个全覆盖’,我们嘎查样样都‘覆盖’了。”杨久海说。

  业兴民富生活美

  这几天,海拉苏镇镇长铁柱很忙碌,每天带领包村干部到乌兰吉达盖嘎查,同村民商量规模化发展稻米产业的事。

  乌兰吉达盖嘎查是半农半牧交错区,镇里将嘎查1.3万亩稻田与海拉苏嘎查的0.7万亩稻田进行整合,集中规划建设井渠配套项目,并开通了4条农田作业路。

  基础设施完善后,怎样经营,群众的腰包才能更鼓?经过集体讨论,乌兰吉达盖嘎查决定在原有6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基础上,将其中的源通和福吉利两家合并,2000多亩水稻从种植、田间管理到销售实现统一经营。“政府扶持引导大家‘抱团’发展,让合作提档升级,建成现代化的农业园区。”谈及当地水稻发展前景,铁柱充满信心。种植大户马永生算了一笔账:“规模化种植后,统一采购种子、化肥,每亩能省150元,统一种植优质稻米每亩还能多卖200元。”

  就在水稻种植户们商量发展大计时,嘎查牧民青巴图家产下一头小牛犊。“是小母牛,6000元钱落地啦!”前来看热闹的邻居议论着。青巴图是嘎查养牛专业户,拥有2000多亩草场和40多亩青贮草料基地,饲养着80多头牛,他家纯收入每年至少在8万元以上。眼下,青巴图正盘算着将牛舍扩大至700平方米,把养殖规模扩大到100头左右。

  目前,乌兰吉达盖嘎查300多户中发展养殖业的就占三分之一,全嘎查肉牛存栏4000多头,肉羊1万多只。为破解畜牧业发展带来的草畜矛盾难题,去年,嘎查试推广1000亩青贮饲草种植,亩产达1万斤以上。铁柱介绍,今年嘎查还将争取资金,继续鼓励和支持牧民种植饲草。此外,镇里还将扶持40户家庭通过先建后补的形式建造青贮窖。

  一边发展高效农业,一边搞特色养殖,如今的乌兰吉达盖嘎查人均收入8000多元,离富足的小康生活越来越近。

  乡风文明心灵美

  站在赛沁塔拉嘎查街道两侧5000延长米的文化墙前,传统孝道、文明礼仪等5大篇章次第展开。文化墙利用书法、漫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优秀民族经典、法律法规、安全常识一一展现。细细品读,在给人以温馨提示的同时,又让人体会到美的享受。

  “以德化民,以和养心”,成了赛沁塔拉嘎查人人认同的治村理念。嘎查先后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农牧民”“好媳妇”等100多户文明先进家庭,用典型力量弘扬见贤思齐的新风尚。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愉悦人心,还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梧桐花镇镇长杨军眼中,嘎查村文化活动室是释放文明之美的重要阵地。午后2点,文化大院聚集起许多爱好文艺的村民,伴着欢快的乐曲,人们尽情欢唱。“过去,农闲时候人们打麻将、喝酒。现在,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别看唱腔不专业,可咱这精神风貌好。”年近花甲的王慧芝是该镇双岭村三家村民组出了名的“文艺积极分子”,她风趣的话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记者了解到,像三家文化大院这样的文化活动室,翁牛特旗每个嘎查村都实现了全覆盖。文化活动室里,有农牧民自编自演的节目,也有现学现卖的桥段,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活动涵养着明德惟馨、守望相助的文明乡风。(记者 徐永升 周建军)

[责任编辑 李珍 ]

乳业博览会开幕
夕阳乐园
我的风筝我的梦
安全牢记心间
119名残疾人拿到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精雕细刻
最炫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