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呼和浩特海关推进区域通关改革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2014年,呼和浩特海关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属地申报、属地放行”,进出口货物310万吨,实现翻番增长,适用企业达到33家。为确保有效防范风险,东北地区各海关建立健全区域内企业信息共享机制,实施统一的信用等级差别化管理措施。东北地区直属海关企管部门将设立总协调员岗位,建立协调员联系配合机制,处理解决企业在区域内业务疑难问题。
记者在呼和浩特海关召开的“推进东北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一体化通关模式下,东北地区的企业都被视为一个关区的企业,都能享受一体化通关待遇。呼和浩特海关副关长杨良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推出了很多服务企业的措施,重点在于推进简政放权,给予企业通关更多自主权。企业可根据自身资质和实际需要,自主选择报关、通关方式,这也是更加尊重物流规律和企业自主选择的举措。
呼和浩特海关监管通关处处长张然告诉记者,之前很多内陆企业在通关时会受局限,通关一体化可以为这些内陆企业提供渠道和平台。以呼和浩特为例,地处呼和浩特的企业以前只能去天津、江苏等大港口办理通关手续。实现一体化后,它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在本地办理通关手续,货物直接在区域内异地港口报关。“这对于处于内陆地区的企业而言,方便不言而喻。这为内陆地区的外贸发展也提供更加便利条件。”张然如是说。
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呼和浩特已建立健全改革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确保5月1日在东北地区全面启动实施。(记者阿拉腾 通讯员刘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