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百姓生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甜玉米带来甜日子
 

  原标题:甜玉米带来甜日子

  远处是重峦叠嶂的大青山,眼前是红顶白墙的砖瓦房,文化墙、太阳能路灯、垃圾池……走在一条条平坦干净的水泥路上,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土左旗毕克齐镇什报气村显得靓丽多彩。

  刚走进村委会院子,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林就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起了什报气村的“镇村之宝”:“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知道咱村种的甜玉米最好吃。7月份你们来尝尝,保证吃了还想吃!”

  杨文林所说的“甜玉米”就是鲜食玉米。它和普通饲料玉米不同,是优化过的便于使用的品种。什报气村独特的气候条件,再加上砂质土壤,非常有利于鲜食玉米生长。而从村北横穿而过的110国道和距离首府呼和浩特市区不到30公里的地理位置为运输和销售鲜食玉米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以前,什报气村村民有零星种植鲜食玉米的,由于形不成规模,加之品种不好,收益一般。2012年,杨文林带领村民先后7次到河北省考察,购置优良种子,还多次请技术人员进村进行种植指导。如今,什报气村种的鲜食玉米产量高、口感好,很快在首府市场打开了销路。“我去东瓦窑菜市场卖玉米,只要吆喝一声‘什报气村的甜玉米来喽’,很快就会被商贩们一抢而空,根本不用推销。”村民王素英高兴地说:“现在,很多商贩上门采购,在家就把玉米卖了。”

  销路不愁,更让村民高兴的是种鲜食玉米比种传统饲料玉米收入高得多。杨文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1亩饲料玉米收入1000元,同样的地种植鲜食玉米可收入2100元。饲料玉米秸秆只能生火做饭,大部分都扔掉了,而鲜食玉米秸秆营养丰富,可以作奶牛饲料,每亩又能卖300元。“村民能不高兴吗!”杨文林很自豪。

  为了更好地发展鲜食玉米产业,什报气村投入350万元引进鲜食玉米深加工项目,购进了设备、建起了玉米保鲜库,预计今年7月份投产。同时,成立了土左旗鹰川鲜食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项目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将来,村里不仅能自己加工、储存鲜食玉米,而且还可以生产玉米汁、玉米罐头等,增加鲜食玉米的附加值。“今年全村计划种植鲜食玉米1000亩,项目产值可达80万元,等合作社发展起来,村民还可入股分红,实现增收致富。”杨文林说。

  走出村委会,记者看到妇女们在村里的文化广场跳广场舞,还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旁边欣赏聊天。“我家去年年收入7万元,还买了辆小汽车。”54岁的王素英脸上洋溢着笑容:“现在日子好了,农闲的时候和几个老姐妹跳跳广场舞,乐呵乐呵!”(见习记者 韩雪茹)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人勤春来早 绿化早...
乳业博览会开幕
夕阳乐园
我的风筝我的梦
安全牢记心间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鸟类的天堂
文化墙上的故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