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网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朋友圈变“卖场” 微商就是这么任性?
内蒙古新闻网  15-04-10 10:48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媒体报到了朋友圈买东西上当受骗的新闻。的确,在当今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电商热,“微商”也更广泛而迅速的走进人们的视野。朋友圈商业化,引起了人们对朋友圈消费监管和维权的关注。

  微信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是有生活圈的地方,往往就有朋友圈。打开微信朋友圈,大部分内容都是卖东西的频频刷屏。商品从面膜、化妆品、卫生用品到箱包、服装、水果,甚至是微信上推介的“奢侈品”,种类繁多,广告泛滥。更是有很多人做起了产品代理或是海外代购,有人戏称“人生就像微信朋友圈,你永远不会知道身边的哪一个好友,会成为下一个代购”。

  微信朋友圈越来越商业化,不能否认的是便利了很多人。朋友圈交易省心省力,宣传速度快,受众多,成本低,很多人就是靠着微信经营生活。但是我们面对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产品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监管不力,消费者维权困难等等。且不说朋友圈变卖场影响正常的社交功能,就说朋友圈各种假货的出现,弄得大家花了钱买气受不说,也有不少卖家收了钱以后甚至直接任性的玩起了消失。

  首先,单纯靠朋友之间的熟悉程度和信任程度维系的交易,一旦遇到假冒伪劣,维权起来十分困难。一方面买家很难判断熟人卖的到底是不是假货,就算买到假货,由于价钱并不高,也不好和朋友撕破脸。另一方面就算投诉,也大都不太好处理,因为销售者没有明确的固定经营场所,致使消费维权无源追溯。

  其次,与传统的销货渠道不同,微信平台的商家具有更高的隐蔽性。“微商”们大多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传播,他们甚至不需要实体库房和店铺,接到微信订单就直接拿货出手。微信朋友圈属于相对封闭的空间,靠熟人进行营销,因而很难被发现。工商部门的监管和查处也只能依靠消费者投诉的线索进行处理。

  当然,我们寄希望于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的同时,也要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贵重物品尤其是奢侈品尽量不要在朋友圈购买,选择诚信度较高的朋友交易,保留购物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避免纠纷发生时没有证据。这些都是我们自身能做的规避风险的措施。这样我们就能顺利社交的同时,畅享便捷的微商服务。朋友圈的维护靠的是大家齐心协力,职能部门尽责的同时,还要人人自觉。微商可以任性,假冒伪劣和不文明却绝不可以任行。(网评员 鲁丽超)

[责任编辑 安华祎 ]

人勤春来早 绿化早...
乳业博览会开幕
夕阳乐园
我的风筝我的梦
安全牢记心间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鸟类的天堂
文化墙上的故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