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从娃娃抓起
建设百姓身边的足球场
在东河沿线、小黑河沿线分别打造“足球活动带”,在全市15个公园广场布局足球活动场地,建成笼式足球场23片……通过对全市现有足球场的摸底,我市对足球场地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围绕全民健身“一线两带”(沿新华大街的中心线,城市北部的生态健身带,城市南部休闲健身带)打造足球活动区域,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笼式足球场30片,年内计划建成50片;已建成足球馆5个,年内计划建成10个。
我市还加快对足球训练场和市级足球训练基地选址建设工作,改造市人民体育场,成为市中心的标准活动场地和U13足球队训练基地。建设了赛罕区民中天然草坪标准足球场,升级呼和浩特体育场,按规范、高标准改造场地,使之达到举办职业联赛和高清电视转播要求。
同时,我市将重点建设占地200亩左右,可容纳150人进行训练的自治区级足球训练基地。还将在各旗县区建设市级足球基地,规划建设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将五人制、七人制、笼式足球场地纳入公园、社区和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选择适宜的区域新建6块以上不同档次和规模的足球场地。同时,将采取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从政策和资金上对学校进行支持补贴,鼓励条件许可的学校利用休息日和适宜时段向社会开放足球场,力争每年开放20所学校足球场。
推动各级联赛“遍地开花”
市长杯、区长杯、校长杯、职工联赛、社区联赛……从比赛中要动力,在赛事中促发展。去年,我市成功举办了全市校园足球联赛、“谁是球王”中国民间足球争霸赛等赛事;承办了自治区“主席杯”职工足球联赛和2014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内蒙古自治区总决赛暨“主席杯”全区社区足球联赛。到今年3月31日,全市9个旗县区“区长杯”足球联赛已全面启动,在全区各盟市中成为最早完成全部开赛的盟市。机关工委、总工会、民政局、农委等赛事组织部门积极行动,组织制定干部职工、社区、农民足球赛方案,各项业余联赛相继开赛,实现了包括农民在内的足球人口全覆盖。
据统计,我市现有社会各界足球爱好者组成的70余支业余队伍共2000余人常年活跃在各类业余赛事活动当中。
今年我市将在条件较好的社区开展试点工作,试点社区足球场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向社会开放,为更多的足球爱好者提供场地。选派教练员进社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有一定基础的社区进行足球方面的专业指导,教与学相结合,学与赛相结合,举办和开展2对2、3对3和五人制足球活动,将社区打造成为开展足球运动的重要阵地。
在推动各级联赛发展的基础上,我市还将从加快研究校园足球、业余足球球员、球队注册和转会制度,设计球员、球队管理平台等方面入手,通过规范联赛赛制,制定合理赛程促进校园联赛和业余联赛各项比赛的规范、有序发展。同时,将举办由9个旗县区代表队参加的呼和浩特市地区联赛和代表呼和浩特市足球最高水平的呼和浩特市冠军杯赛,进一步完善联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