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乱差的村子变得整洁宜居,贫困农户冬季烧上了取暖煤,寒门学子的大学费用有了着落,“零就业家庭”找到了稳定“饭碗”。去年起,松山区实施的“四个一”重点民生工程,让一个个事关百姓生活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得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走进松山区穆家营子镇西道村,穿村接户的水泥路旁,太阳能路灯、吐绿的小树整齐排列。村庄里,家家的院落都粉刷一新,卫生室、文体广场、文化活动室、连锁超市、浴池等公共服务场所一应俱全,“十个全覆盖”工程让村里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2014年起,该区实施为期三年的“十个全覆盖”工程,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当年即有50个村实施了这一民生工程,新改建农村学校12所、卫生院(室)53个,硬化街巷150公里,完成饮水安全工程72处,改造危房2700户,建设基层文化场所92处。今年,该区将投资6.8亿元,在80%以上行政村实现“十个全覆盖”工程。
2014年起,松山区按照自治区要求,对城乡低保家庭子女考入普通高校本科类的,一次性资助4万元;考入普通高校专科和高职高专类的,一次性资助3万元。蔡占爽是国防科技大学的一名新生,这个来自城子乡塔子村的孤儿,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2014年考入大学,因交不起学费而犯愁,这时根据政策他获得了4万元的资助,四年学费一下就解决了。为保障资助的公平,该区认真开展城乡低保人员认定工作,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都能得到救助。目前,全区已为495名城乡低保家庭的大学新生发放1735万元助学金。
往年的冬季是初头朗镇牦牛山村丛福山老两口最难捱的季节,因没钱买煤,只好上山捡柴火取暖。2013年起,针对低收入农户的“一吨取暖煤”工程,让丛福山一家冬季不再挨冻了。从2013年至2017年,松山区每年为每户低收入农民免费发放1吨冬季取暖煤或600元供煤补贴,资金由自治区、赤峰市和松山区财政解决。供煤工作全部阳光操作,对发放对象逐一进行登记、核实,并张榜公布发放名单、供煤或发放货币补助情况。去年冬季,该区70031户低收入农民领到了取暖用煤补贴。
一人稳定就业让“零就业家庭”重获希望。松山区对“零就业家庭”指定专人帮扶,实施“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并建立定期跟踪回访制度,帮助解决就业中遇到的困难。他们采取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等办法,让“零就业家庭”产生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对“零就业家庭”中45周岁以上的男性、35周岁以上的女性城镇低保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推荐到企业就业;对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安置就业;有创业意愿的,则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扶持。2014年,该区12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就业。 (驻站记者 孙桂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