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林草原深处,耸立着两座大山,一座叫阿力木图山,一座叫巴日嘎斯台山。山的夹缝,坐落着一个古老的村庄,名叫阿力木图。多少年来,这两座大山不知倾泻下多少凶猛的洪水,把平坦坦的草原冲出一道又深又宽的鸿沟。岁月悠悠,鸿沟变成河流,牧民们叫它阿力木图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滔滔的阿力木图河水冲得河岸频频坍塌,致河床越来越宽,吞噬着两岸牧民的房子,威胁着牧民和牛羊的生命。仅近几年来,阿力木图就有17户牧民的住宅在河岸坍塌中消失,以致每年都有牧民被逼无奈人走家搬。
从古到今,“两山夹一河”给阿力木图带来数不尽的灾难。于是乎,世世代代牧民家都供奉着“山神”、“河神”,每逢电闪雷鸣,牧民们都祈求“神”们救苦救难,让滚滚山洪卷走晦气,保住人气。然而,尽管他们年年虔诚地顶礼膜拜,可就是不见“神仙”显灵。
公元2013年,牧民们心中的“神”终于大发慈悲,给这片草原带来安宁和吉祥。不过,让牧民免受无家可归之苦的不是什么“山神”、“河神”,而是党和政府对牧区百姓的关爱之情。让阿力木图嘎查牧民远离灾难,不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被市、旗以及幸福之路苏木党委和政府部门提上重要议程。于是,作为重点惠民工程,投资额度达1252万元的阿力木图嘎查移民搬迁项目开始实施。至2014年11月,距旧村4公里的移民新村,其主体工程和附属设施全部完成。展现在牧民眼前的,是坐落在安全地带的新型牧业村。这个占地450亩的移民新村,已建成民族民俗特色浓郁的牧民住宅69处4180平方米,院墙11000延长米,标准棚圈6900平方米,人畜饮水工程一处,架设输电线路4公里,巷道路面硬化2938延长米,新铺砂石路1720米。此外,文体活动中心、牧民文化广场、卫生室、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场所一应俱全。每个庭院的生活区和养殖区分隔而不分离,格局符合牧民生产生活需求。风力提水机、太阳能集中供暖、小户型太阳能供暖等,使阿力木图嘎查成为新能源使用示范嘎查。
家乡面貌得改变,17户迁出的牧民纷纷重返故乡。正逢乔迁之喜的老牧民朝鲁,眺望着即将消失的老村,环视着安宁祥和的新村,道出了嘎查牧民群众的共同心声:“阿力木图山再高也有顶峰,阿力木图河再长也有尽头,政府对咱牧民的恩情却说不尽、道不完啊……”
在巴林右旗,滚滚的阿力木图河水所流之处,到处都有重点项目建设飞溅的浪花,滋润着草原百姓的心田。仅以去年为例,全旗列为市级重点项目29个,较上年增加6个,完成投资24.3亿元,较上年增加10.1亿元,增长33%。而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工程则使全旗农村牧区23个村庄旧貌换新颜,移民810户2726口人,为651户实施了危房改造。
党和政府让阿力木图河由祸水变福水,两岸百姓大走鸿运。阿力木图嘎查党支部书记特木热兴奋地告诉牧民们,位于辽代帝王狩猎区边缘的阿力木图嘎查,将借助20万亩草原美景资源,开发牧家乐特色旅游,形成阿力木图牧家乐、二十万亩生态保护区、辽怀陵、辽庆州白塔、赛罕乌拉敖包、草原湖、昭庙等旅游链条,让草原旅游业为牧民致富加码,让阿力木图河水为牧民新生活歌唱。(记者 邵涌河 吴树良 李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