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林西县大井镇中兴村,无产业、无规划,村民收入主要靠打工;今天的中兴村,产业多,后劲足。过去的中兴村干群关系紧张,信访矛盾突出;如今的中兴村,班子凝聚力强,社会事业稳步发展。这其中的发展和变迁,是因为中兴村有一位“能人”村官——侯文良。
“乡亲们相信我,我不能自己享福,不回去心也不安呀。”今年62岁的侯文良,早在1975年就担任过中兴村党支部书记。1992年离岗后,自己投资兴办起选锡厂。几年后,收入已过百万元。与侯文良个人的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兴村各项工作停滞不前、发展滞后。2009年,这个57岁的老党员临危受命,重挑中兴村党总支书记的重担。
面对集体经济零收入、经济结构不合理、群众上访、干群关系紧张、没有规范的管理方式等一系列难题,侯文良带领村一班子人和党员代表走访群众、调查研究、探索村级发展新路,按照“保稳定、促发展、强班子、见实效”的工作宗旨,形成了“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的发展思路,他凭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拳拳之心,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产业支撑,是发展和稳定的基础。针对中兴村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低的2万多亩荒山,侯文良带领村支部一班人经过认真调研、分析论证,决定向荒山要效益。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扶持,中兴村引进了黑龙江红松果林公司樟子松嫁接红松基地项目,2012年至2014年已栽植樟子松1万余亩,嫁接红松3000余亩,计划到2017年扩大樟子松嫁接红松面积至2万亩。5年后中兴村按每亩50元向公司收取承包费用,仅此一项中兴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达100万元。中兴村人贴切地称之为“5·5·1”绿色银行工程。现在每户至少有10多亩林地,10年后每户可达到5000元以上的收入,并且随着树龄的增长,经济效益越来越高,达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一代人植树、几代人受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循环发展的目的。
着眼转变农村和农业生产方式,侯文良大力支持和倡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在他的帮助和带领下,中兴村成立了金鸡岭小笨鸡养殖合作社,建立合作社支部,统一规划养殖用地,争取干部帮扶资金20余万元用于合作社流动资金,协调帮扶单位累计投入50多万元完成了合作社养殖小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社现占地2000余亩,建设标准化鸡舍20处、小笨鸡加工生产车间一处、加工流水线一条。合作社发展带动145户农户上山养殖小笨鸡,年养殖数量可达到20万只,社员每年实现分红可达到1.5万元。中兴村形成了千亩专业化、规范化、示范化、生态化的养鸡小区。
走进今天的中兴村,平坦的水泥路,宽敞的文化广场,崭新的居民楼,让人耳目一新。5年来,侯文良带领中兴村干部群众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新修了通村水泥路6公里,硬化小巷6.2公里,新建村民活动中心和浴池1120平方米,村民广场3000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2062米,规划新区320亩,新建居民楼10000平方米,让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经过5年多的艰苦奋斗,村级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和村班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中兴村实现由“乱”到“治”,由“落后”到“先进”的蜕变。党员王生说:“要没有侯书记这些年带领大家为村里调结构、抓基础、引项目,我们中兴村可能还是老样子。”这句话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如今,为把中兴村打造成自治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侯文良这只“领头羊”正带领中兴村干部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大道上拼搏奋进。(记者 冯启良 刘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