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宣传进社区:强筋壮骨
居民法律意识的高低是衡量法治社会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街道着重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的主动性、有效性和导向性,通过形式多样、载体丰富的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居民法律素质。
增设丰富社区宣传载体,提高居民法治意识。街道首先做到“有书、有栏、有校、有课”,在醒目场所设置了法制橱窗宣传栏,将法律知识以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展示;每个村(居)委会都设立了法制学校,定期开设法制讲座;在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农民工书屋增设法律书籍阅读角,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延伸到每个社区,普及到每个家庭。几年来,街道累计配备法律书籍2万册、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张。
创新“普法细胞”网络模式,实现普法宣传全覆盖。他们探索出了以街道办事处为中心,以村(居)委会为支线,建立了从普法宣传中心到普法宣传站,再到普法宣传小组,最后到普法宣传员的“普法细胞”工作模式。先从社区居委会、村民小组、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选取一些学法用法的积极分子作为“普法细胞”,然后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律师、法官等对这些“普法细胞”进行培训。最后,由这些“普法细胞”回到各个单位、社区、中小学校进行“传帮带”,从而实现普法宣传的网络化。目前,西屯街道共有100多个这样的“普法细胞”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
组织社区法制文艺活动,增强居民法制观念。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成立了“社区艺术团”、夕阳红艺术团等,设立了文化活动室、图书馆,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爱好者们以生活中学法用法的典型事例为素材,将邻里关系、依法维权、学生上网成瘾厌学、少数人酗酒打架斗殴等实例深挖推敲,编排成展现社区新气象新面貌的节目进行表演宣传,以生动鲜活的事例和寓教于乐的形式,把法律知识融入生活化、通俗化、趣味化的表现形式中,以事喻法、以案释法、以艺示法,来不断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实现法制宣传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法律服务进社区:高效便民
前不久,西屯司法所与西屯派出所相互配合,组织老爷庙辖区内40余名中小学生来到红山区看守所,以现场警示教育的形式,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在看守所所长带领下,参观人员穿过厚重的两道保险门来到监区,参观了监区内的收押室、活动室、监控室等区域,近距离地了解了在押人员的生活、学习、体育锻炼情况和改造情况,体验了在押人员的伙食,听取了一名14岁少年犯的真心忏悔。
发人深省的铁窗生活,身临其境的监舍环境,特别是在押人员失去自由的痛苦,使前来参观的学生们深受教育,对他们的心灵产生了很大震撼。参加活动的学生们均表示,通过零距离的警示教育,使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安心读书的幸福,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他们必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自尊、自重、自省,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做事。
西屯街道坚持法律服务“以法为准,以民为本,面向社区,服务群众”的服务宗旨,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保障。
每当有人到街道这些工作站来访时,工作人员都会认真了解事情来龙去脉,耐心细致为来访者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设身处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访者进门时的愁容满面都化成了出门时的一张张满意笑脸。他们的满意不仅仅是工作人员为他们解决了一件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而且是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新思路,使崇尚法律的思想在调解矛盾的过程中,就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社区矫正进社区:创新机制
社区矫正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更好地对这类特殊人群进行帮教,西屯街道矫正办加强了社区帮教工作,通过社区监督考察帮教小组对他们定期走访、谈心,消除他们的顾虑,帮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47岁的陈某,在监狱服刑十余年之后于今年2月份假释回来。由于离异,他独自一人需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和患有严重腰间盘突出的弟弟,陈某本人也有多种疾病,无法正常工作。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在他回归社会后,存在着严重的自卑感,再加上沉重的就业压力,因此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西屯监督考察帮教小组知道这件事后,及时到他家了解情况,鼓励他走出困境,为他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并与辖区派出所协调,为他解决了户口落实问题。有了户口和低保金,陈某十分感激,表示一定早日回归社会,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认真做好社区人民调解与社区矫正工作。街道层层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在每个社区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积极做好民间矛盾纠纷的排查与调处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健全和落实社区帮教安置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不断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安置帮教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出特殊人群帮教管控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教管理和教育矫正问题,应用推广“五情工作法”,即热情贴近群众、柔情化解纠纷、衷情转化危顽、真情解决困难、倾情创新思路,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近三年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多起,成功率达98%,无一例因工作过错引起行政诉讼和赔偿案件,无违纪、违法、犯罪案件及其他重大事故的发生,无一例进京上访和到市、区非正常上访案件的发生。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安置帮教,重新犯罪率为零,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如今,西屯街道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意识不断提高,更多居民愿意投入到社区服务工作中来,尽己所能为社区服务。街道居民有的自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康体、书画、烹饪培训活动;有的居民自己动手粉刷楼道,认领绿地、垃圾箱、宣传橱窗的清洁卫生;有的居民积极行动起来巡逻、看门、护院,杜绝案件发生。一位保安感触颇深地说:“是街道使我们的社区环境越来越和谐了,我也和大家一样,想为社区多干点有益的事情,这样心里才踏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