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在外打工那几年积累的这第一桶金,也没有我现在的这个超市,如今超市一年收入4万多元,比种地多挣不少呢!”库伦旗六家子镇鑫百度超市老板李晓瑞一边忙着答对顾客一边和记者唠着。李晓瑞10年前离家去北京打工,前年回来用打工积攒的40多万元买了一栋临街二层楼房,开了个超市,日子过得很红火。像李晓瑞一样依靠劳务经济走向富裕之路的农牧民,在库伦旗十分普遍。
近年来,该旗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着力营造鼓励支持农牧民外出务工的“软环境”,创造有利于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硬条件”,让广大农牧民过上了“家有新房、手有余钱”的新生活。2014年,该旗农村牧区输出劳动力4.6万人次,劳务收入近4亿元。
做好培训,让农民工有致富的“金钥匙”。该旗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及“万人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支持,以旗民族职业中等专科学校为培训基地,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订单培训、定向输出”,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实现了输出人员与用工单位的“无缝隙”对接。
打造品牌,让农民工有致富的“金招牌”。扣河子镇扣河子村农民宋福海,参加完旗里组织的电焊班培训后,通过考试拿到了电焊工中级职业资格证,月收入4000元以上。同宋福海一样,该旗众多家庭都尝到了“技能劳务”和“品牌劳务”带来的“甜头”。目前,该旗已有六成以上外出务工人员掌握了一技之长,2000多名农民工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培育出20多个劳务品牌,形成以了建筑、服务、技工、餐饮为主体的劳务品牌体系。
做好服务,让农民工有致富的“金拐杖”。该旗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及微博、微信等加强宣传,大力普及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务工人员自我保护能力。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保障旗、镇两级法律援助站有效运转,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在用工协议、工资保障、违约责任追究等方面提供法律援助。同时,对一些返乡创业的务工人员,从资金、技术、项目、人才、信息和市场等方面提供诸多优惠政策,让其安心创业。(特约记者 刘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