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培养市民阅读兴趣
4月22日,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开展了“世界读书日”讲座,邀请内蒙古著名作家邓九刚讲解“清代蒙古草原上的一带一路”。邓九刚说:“茫茫草原丘陵、悠悠戈壁沙漠,梦幻般的驼铃,首尾不能相望的驼队,以及那些把性命拴在裤腰带上闯荡驼道的汉子们和商贾们,就像一首永不消散的音乐,常常回荡在我的脑海,驼道、驼城的故事远离我们将近100年了,但是他们创造的商业奇迹却镶刻在历史无形的纪念碑上,为人民所感念。我相信,本讲座会为打造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凝聚社会正能量,实现时代新梦想,发挥鼓与呼的积极作用。”
记者看到,来聆听讲座的人很多。张浩如说,从2014年“世界读书日”举办“青城讲坛”以来,他们先后邀请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李淑章、内蒙古著名作家邓九刚、著名儿童作家杨红樱等名人,开展了12期讲座。此外,他们还开展了各类亲子活动。他们想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张浩如说,作为文化单位,他们有责任传播文化,让文化深入人心。
呼吁
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为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首府的许多中小学都建立了图书室,在世界读书日期间也举办了丰富的读书活动,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许多学校也在“世界读书日”前夕举行了读书活动。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巧尔齐召小学在4月17日举行了图书跳蚤市场活动,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3000多本图书,一本本图书就像跳蚤一样从一个同学的手里“跳”到另一个同学手里,每一个学生都享受着“淘书”和交易的乐趣。
巧尔齐召小学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尤佳庆说,为了让学生们多读书,学校有图书馆,许多班级也都设置了图书角,由于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非常多,为了让许多贫困子女也有书看,学校还经常组织志愿者向贫困孩子捐赠书籍。
尤佳庆认为,现在面向孩子销售的图书非常多,图书的价格也普遍偏高,还有一些书籍充斥了暴力,不能提供良好的价值取向,孩子们读了这样的书很可能会走入误区,社会应该严格图书的准入和流通,让孩子们读到的都是优质的图书。
倡导
让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消息称,中国人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阅读量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庆胜说,他年轻时特别爱读书,几乎是手不释卷,历史的、哲学的、文学的、法律的。现在,庆胜虽然每天忙于各种事务,可他还是没有放弃读书这一个习惯。他主张读书要读经典著作。他说,世界读书日是一个倡导读书的日子,但是,不要只在这一天才想起读书,要让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尤其是年轻人,不要虚度大好的年华,就像有一句话说的,读书是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市民建议,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做好全民读书的引导,通过开展一些征文、竞赛、讲座等活动,引导全民多读书,并加大深度阅读。
近年来,内蒙古作协和呼和浩特市作协相继开展了各类文化讲座,从2014年以来,内蒙古作协先后请到了雷达、梁鸿鹰等名家做客内蒙古文学大讲堂,为首府市民送上一场场文化盛宴;呼和浩特市作协也邀请了贾勋等文化名人举办各类文化讲座,让首府市民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通过这些讲座,激发了大家的文化渴求,许多人听完讲座后都争相购买这些名家推荐的书籍。
内蒙古著名文化学者、内蒙古师范大学80多岁高龄的李淑章教授说,读书有三个境界,第一层境界是需要,第二层是兴趣,第三层就是欲罢不能了。李淑章教授所说的第三个境界欲罢不能就是指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谁去提醒、说教,像吃饭、喝水一样,是一种饥渴的感觉。读书,主要是读纸质的书。因为纸质的书是经过专家把关的,错误较少;而网上的东西好多都无人负责,有时错得吓人。当然,如果能把二者结合在一起,那就可以做到又好又快了。(记者 李樱桃 刘 惠)
相关报道:
打造书香内蒙古 2015草原阅读季昨日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