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24处传统村落 留住游子浓浓的乡愁
 

   传统村落探源

  内蒙古地区,因历史源远流长和民族文化多元,形成了传统村落的多样性。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北部的美岱召村,境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现有新石器遗址两处。从殷商到战国前,在村境内先后有土方、工方、鬼方、戎狄、林胡、娄烦等少数民族活动。阿拉坦汗、三娘子、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巴布藏等历史人物,每每被人提及,村人都引以为自豪。而大雄宝殿、八角庙等诸多寺庙,则为整个村落平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泰和门、古城墙、宝丰塔等历史遗迹,构成了该村历史文化格局;美岱召庙会、坐腔、炕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传承发展,成为这个村落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重要原因之一。

  额尔古纳市奇乾村,坐落于额尔古纳河开阔地带,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森林环抱,环境优美。村庄形成于清末民初,当时主要为俄国人越界进行采金等生产活动安家落户,按照俄罗斯的村庄形式布局建设,后经多次扩建和政府指导性建设,永久性村庄持续下来。村庄现存30余栋木刻楞,虽经历史变迁,但原始的房屋造型、修缮工艺、居室布局、院落特点无不保持着当年的风貌。进入村庄,可以看到奇乾村属面南背北之方格化空间布局,街巷基本为棋盘式格局,保持了中西方相融合的村庄协调布局方式,既有群体建筑相互簇拥,又有单体建筑形成的空旷恬静之开阔。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从村西缓缓流过汇入黑龙江,蕴藏着俄罗斯族形成的历史脉络情缘,北部的支流阿坝河及小孤山半地穴居址古遗址群,又将蒙古族“额尔古涅·昆”及祖先乞颜部落的生生不息之灵气汇聚于此。十八里土筑墙遗址及出土陶器等,又为奇乾村的悠久历史提供了鲜明佐证。

  阿拉善盟阿右旗雅布赖镇巴丹吉林嘎查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总面积3184平方公里,地貌主要以沙漠为主。嘎查所在地庙海子,由于地处沙漠深处,交通不便,所以居民居住较为分散,但各处居民都几乎处在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浩瀚的沙漠、高耸的沙山、神秘的沙湖,目之所及是漫漫黄沙、茫茫蓝天,还有点缀其间被黄沙、蓝天染色的静谧沙湖。热情、豪爽的蒙古族人民,赋予了巴丹吉林沙漠这片土地特殊的吸引力。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有羌、月氏、匈奴、鲜卑、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居住和游牧。距今6000多年的曼德拉山岩画、雅布赖山岩画,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远古部落在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的狩猎、游牧、宗教等文化生活。2009年8月,巴丹吉林沙漠成功晋升为世界级沙漠地质公园。

  这些传统村落,在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为草原文化增添了厚重的色彩。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墒情良好 备耕扎实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