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宣布成立生态保护委员会,对全盟草原生态保护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这是内蒙古首家专司草原生态保护职能的部门,该生态委员划转、整合了部分环保、农牧业部门职能,专门负责全盟生态保护监管和重大项目审批的前置把关等工作。
锡林郭勒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的“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努力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综合施策,生态环保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完善管理体制 强化政府生态监管职能
为有效落实“属地监管”责任,锡林郭勒盟以及旗县区两级政府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领导、总调度、总督查。
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中,锡林郭勒盟又率先在自治区成立了生态保护委员会,各旗县市区也成立相应机构。统筹负责盟旗两级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监督监管、重大项目审批的前置把关等,并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汇报工作。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在各部门持续加强纵向执法的基础上,由生态保护委员会统筹生态、环保、国土、安监、公安、住建、农牧业、水利、林业、交通、经信等部门力量,切实加强部门横向联合,加大监管力度,形成执法合力,做到纵横交织、系统排查、整体推进、不留死角。
锡林郭勒盟生态保护委员会主任青格勒说,生态保护委员会成立后将着手编制全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总体规划,摸清生态资源底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依法规范生态资源管理,强化草原生态综合执法,切实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据介绍,锡林郭勒盟还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组织招聘1000名生态环保和农村牧区工作志愿者,负责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兼顾防火防疫等工作,夯实基层工作力量。邀请老干部、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组成特殊监督队伍,加强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指导;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为了更好地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落实好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草场“三牧”等制度的基础上,锡林郭勒盟又出台了《锡林郭勒盟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锡林郭勒盟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2014-2017年)》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正在研究制定《锡林郭勒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制遵循。
锡林郭勒盟严格划定了草原生态红线,初步将全盟18万平方公里区域拟划入红线,约占全盟国土面积的85%,将其作为维护生态安全的“生命线”、维护公众健康的“保障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警戒线”,力求从源头上保护好草原生态。
锡林郭勒盟还着手健全水资源利用保护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控水资源开发强度,统筹推进企业疏干水达标回用、地下水保护管理、饮用水水质提升、四大流域治理、排水排污设施建设等,切实保护好、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
同时,锡林郭勒盟建立了“负债清单”制度。开展生态环境普查,进一步掌握草原、耕地、林地、湿地、水系。对已开发矿产资源面积及建成区等基础数据,登记造册,建立台账。以此为基数,制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工作任期考核机制,配套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过错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终身追究责任,形成动态掌握、终身追责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坚持保护优先 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青格勒介绍,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作为产业发展、城镇建设、项目准入的前置条件和核心要素,尽最大努力减少对草原生态的破坏。为此,他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产业园区化、城市城镇内涵式发展。严格按照《锡林郭勒盟工业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实施“退城入园、退草入园”,引导城市和草原上的产业向园区集中集聚。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全过程,科学确定发展边界、促进集约发展,全盟城镇建成区面积远期控制在200平方公里以内。
二是提升企业环保达标水平,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引导监督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承担社会责任,从环保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实现清洁生产、循环发展。严格执行《自治区完善煤炭资源配置管理若干规定》,坚持“以项目配资源”和环保优先的原则,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煤炭就地转化。抓住启动电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契机,科学布局电源点,新上电源点项目必须采取最先进的节能节水环保发电技术。制定全盟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积极推进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化工废渣、金属尾矿等工业废物循环综合利用、循环发展。根据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科学审慎布局煤化工产业。更加注重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是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增强开发建设的环保刚性约束。坚决将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不安全的项目拒之门外,在招商引资中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要求入驻企业严格落实环保标准,做到好中选优、宁缺勿滥,进一步提高产业层次。严把项目审批关,对于推进实施的各类项目,达不到环评要求的,没有生态恢复治理方案,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备案。
据了解,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占内蒙古草原总面积的1/4,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既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又分布着森林、水系、湿地、沙地、农田等众多生态系统,是首都和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锡林郭勒盟盟委书记张院忠说,草原生态是锡林郭勒盟最大的资源、最好的家底、最吸引眼球的宝藏。保护好、建设好这片草原,关系发展大局,关系子孙后代,是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重要保障,也是锡林郭勒盟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李国栋 史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