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巴彦花农牧民受益于“十个全覆盖”
内蒙古新闻网  15-05-22 10:10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原标题:巴彦花农牧民受益于“十个全覆盖”

  5月的草原,绿意萌动,处处生机盎然,温暖的阳光洒在阿鲁科尔沁旗巴彦花镇,鲜红的国旗在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农民新居上空飘扬,毗邻镇政府的街道上不时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和当地村民的谈笑声。

  “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盖新房、建新村。”巴彦花镇白嘎力村56岁的牧民白金喜激动地说,他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受益者之一。

  2014年起,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区实施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巴彦花镇也不例外,在全镇开展了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契机的新农村建设,改善群众生活、改变城乡面貌。截至目前,巴彦花镇22个村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通电已实现;镇内水泥路通村率达100%;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完成200户。2015年计划完成危房改造560户,对全镇22个嘎查村进行人居环境“五化”治理,突出打造五一、于家粉房精品示范村。

  巴彦花镇地处阿旗西北部,是该旗重要的生态屏障,“我们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充分调动当地百姓的积极性,呈现出了能人支撑、产业带动的良好局面。”该镇党委书记郝大鹏告诉记者。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正能量”。于家粉房村村民张学双由于修路与施工方发生矛盾,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成找到张学双,从政策实施到个人受益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多次协调,张学双最终同意了施工。和魏成一样,许多人主动参与到“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在全镇整个项目进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在政府给咱修路、建房,去年我还加入了合作社,吃得好、住得好,这样的生活到哪里找啊。”顺着道伦百姓村村民吕子平的指引,记者来到了这个村的精细种植业示范基地,一垄垄整齐的田地里,一台自走式大型喷灌机正在工作。

  从东到西来往于该镇的三个产业带,记者时时都能感受到村民发自内心的喜悦,在代白乌苏村71岁的村民王广全的果园里,他正与老伴一起收拾果树下的杂草,阳光透过枝叶照在他们洋溢着笑容的脸上,显得格外光彩照人。

  “我这17亩果园,有123苹果、安果梨,去年,咱这果卖得不错,纯收入有50000多块,今年估计行情也差不了。”王广全盘算着,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在实施“十个全覆盖”过程中,巴彦花镇通过打造以精细种植业、精品养殖业、精效林果业为主的三个产业带,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喜人成果。

  “‘十个全覆盖’一方面使老百姓幸福地享受到完善的公共设施,另一方面从产业支撑上提高百姓的经济收入,让百姓的幸福洋溢在脸上、甜蜜在心里。”巴彦花镇镇长张立峥说。

  如今,在党和政府实施的这项民生工程和当地惠农、富农政策的引领下,巴彦花镇的农牧民依靠先进的科技和勤劳的双手,在享受到完善的基层公共设施外,更换回了丰厚的收入。(记者 李震宇 田鹏程)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墒情良好 备耕扎实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