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从加法效应到乘法效应——自治区人大就“十个全覆盖”开展集体视察侧记
 

  初夏的河套大地,洋溢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五原县民隆示范园区的大棚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这是我们县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特意从广东引进的火龙果种植项目,虽然是南方树种,但照样结出了又大又甜的火龙果。”种植户张老汉黝黑的面孔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一年能挣多少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呼尔查问。

  “一个大棚一年产3000斤,一斤40元,年产值就12万元,我家的3个大棚将陆续挂果。”张老汉爽朗地笑着说。

  5月28日至30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呼尔查、杭桂林、吴团英带队在巴彦淖尔市就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展集体视察,现场感受了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整齐的青砖白墙,笔直的水泥马路,清洁的环境卫生,昂扬的精神风貌,让视察组成员很难将其与心目中的农村面貌画等号。视察组惊喜地看到,崭新的柏油路通进村里,破土房变成了明亮的砖瓦房,村民们看病不出村,买货有超市,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环境美了,百姓乐了,产业有了,出路宽了”“十个全覆盖,庄美树绿人心爱”……视察过程中,有的成员大声念出墙上的标语,感慨地说,这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巴彦淖尔的生动写照。

  在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时,视察组了解到,巴彦淖尔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最大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创造性地将其与推进特色产业、城镇化相结合,通过项目整合、资金捆绑、集中投放,使项目集中的“加法效应”变成了“乘法效应”,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走进临河区万丰村,潺潺流水声,悠扬二人台,高高大门楼,红红大灯笼,古香古色,古味古韵,让每个人都徜徉其间流连忘返。视察组发现,这里已被打造成走西口民俗文化村,也成为巴彦淖尔“十个全覆盖”的典型示范村。针对万丰村位于河套湿地旅游区内的特殊区位,巴彦淖尔市把“十个全覆盖”与村庄改造、民俗旅游结合起来,在保持村庄原来布局和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传承了河套民居建筑风格,村民经营农家乐餐馆、特色风味小吃、特产经销店、采摘园等,农民增收从单一的传统种养殖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收入稳步提高,真正实现了“美丽乡村农民建,乡村美丽惠农民”。

  每到一处,视察组都为巴彦淖尔“十个全覆盖”工程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认为“十个全覆盖”为破解“三农三牧”问题找到了金钥匙,为农村牧区城镇化装上了新引擎,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找到了探路石,为密切干群关系架起了连心桥,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新模式,并希望巴彦淖尔切实增强做好“十个全覆盖”的责任感紧迫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将“十个全覆盖”工程真正打造成人民群众满意的工程。

  (记者刘江)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足球宝贝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