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不断完善落实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杠杆效应,帮助更多草根百姓成功实现创业梦想。目前,小额担保贷款累计扶持城乡创业者3.5万人实现了自主创业的同时,带动就业14万人。根据统计分析,全盟累计投放小额贷款16.4亿元,将带动其他社会投资57.4亿元。
“引凤还巢”——扶持农牧民返乡创业
刘树辉,突泉县土生土长的农村人。2009年在外打工多年的他回乡创业,从开办彩砖厂到入驻突泉县曙光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休闲观光旅游点,先后得到就业部门的两次贷款扶持,拉动近百人就业。回忆起自己从打工仔”到“刘总”的成长过程,刘树辉很感慨,他说他的成长之路离不开政府创业贷款的扶持。
兴安盟采取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与部门或龙头企业合作建设,与产业政策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开发区、经济园区等平台建设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截至目前,全盟共创建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27个,入驻8640人,拉动就业2.5万人,累计由政府投入资金19.7亿元,就业部门发放创业贷款7434万元,其中以种养殖业为主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占40%。
今年,兴安盟以乌兰浩特市和突泉县为试点,正在打造“互联网+创业园区”新模式,把互联网模式引进创业园区,为园区发展安装“加速器”。
“雪中送炭”——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
兴安盟将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列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2010年就将特困家庭大学生单笔创业贷款提高至20万元,合伙创业大学生单笔贷款提高至50万元。累计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贷款14864万元,扶持高校毕业生2425人成功创业。孟凡龙是兴安盟享受到第一笔20万元贫困家庭大学生创业贷款扶持的大学毕业生,2008年他回乡创业后注册了乌兰浩特市吉日格玛民族服装厂,2010年在资金紧张无法扩大经营规模的时候,得到盟就业局20万元贷款扶持,现在服装厂顺利发展,年盈利近50万元。
兴安盟还通过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大学生创业协会、组织大学生“创业典型巡回演讲”、开通大学生创业协会网站、大学生创业微信平台等多种形式,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营造氛围,通过典型宣传培树了像马旺盛、刘小勇、金玉宝等一批成功创业典型。
“把薪助火”——助推小微企业创业发展
张岩1996年下岗后,向亲戚朋友借钱开了一家化妆品商店,在创业转型最艰难的时候得到了乌市就业局企业贷款扶持,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她把原有15平方米的小店扩大到了现在的五家连锁店,创建了兴蒙绿叶化妆品公司,现有员工56名。
兴安盟现有中小企业6000余个,中小企业是容纳就业的主渠道,虽然单个用工如涓涓细流,可汇总起来,就成为就业的巨大蓄水池。兴安盟特别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从2010年起,陆续发放中小企业贷款25078万元,扶持企业261家,拉动就业12597人。
为把小额担保贷款这一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让创业者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兴安盟采用“政府引导、财政担保、部门协调”的帮扶机制,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全盟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全面开展。至今没有产生任何风险和代偿,实现了全额回收。(王妍 侯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