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60岁的陈吉和是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乡石房子嘎查村的一位农民,自1997年开始担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祖陵、祖州遗址保护员起,这18年来,不管刮风下雨,他都会按规巡视,发现异常情况,还要夜间巡视或“蹲坑”。
据了解,辽太祖及奉陵邑祖州城的重点保护区有12平方公里,而陈吉和的家距文物管理所有3公里的距离,从文管所到祖陵2公里,每天往返至少10公里的路程。老陈年轻时,因使用铡草机,发生机械事故,不慎失去小臂,但他样样农活不输别人,带领全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而他多年步行爬山,增强体力,努力认真巡山看护遗址,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多年来老陈工作认真,发现保护范围内有居民修房挖土,他特别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上报领导。祖陵内地形复杂,林木茂盛,常有“可疑者”出现,也发现过盗坑,他基本都是第一个发现者和报告者,协助过公安部门和上级领导抓住了文物犯罪分子。
“自己做工作要上对得起祖先,下有益于后代。”这是老陈始终坚持的态度。多年来,遇到有关历史文物,他总要想方设法收集起来。几年来,他发现和收集的有六耳铁锅、石雕人物、石雕动物、石柱础、残碑片等十余件文物,全部都无偿交给了辽上京博物馆。一件辽代六耳铁锅,是老陈2005年在一个小贩收购废铁的车上发现的,当听说是石房子村村民盖房子时发现的,他当即就买了下来,交给了馆里。2007年在林场院里打扫卫生时发现两件雕花柱础,有人觉得碍事要掩埋了事,老陈知道后,赶紧找车推到一边保管,等到城里有车来时捎到博物馆。2008年,老陈协助内蒙古考古所、社科院考古所,开展对祖陵黑龙门遗址的发掘工作。几年下来,热心协助到祖陵搞考古调查、摄影等业务人员,他不计报酬。搞专业文物调查的同志到祖陵,他每次都不辞辛苦地引路,带着残疾的身体爬上海拔1200多米的陡峭山峰。环山再走七八公里,一去就是一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陈吉和受到赤峰市文化局的表彰。2006年,巴林左旗广播电视局把他的事迹拍成了一部短片《守陵人》。老陈说:“幼年时,我的父亲也多年担任石房子林场的看护员,在山上转了好多年,辛辛苦苦一辈子……我干了这么多年,也60岁了,儿子从小就喜欢跟我上山,愿意接我的班,干好遗址保护员,我心里也高兴。”
这就是老陈,长期坚持守望故乡这片沉淀着历史的土地,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文化遗产,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