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巴林右旗农牧业演绎发展新篇章草原绽放幸福花
从弯弯犁的悄然退位到“大铁牛”的大展神通,这里的生产面貌在变;从传统农牧业到现代农牧业,这里的产业在变。走进巴林草原,一处处规模化养殖小区随处可见,一栋栋标准化暖棚里的牛羊只只肥壮……这一切让人感受到右旗正站在新起点上,立足于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和区位优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
调结构,合作经营释放新活力。“只有转变养殖方式,提高肉羊品质,实现产销一条龙,大伙才能抱团致富。去年合作社出栏育肥肉羊1600只左右,收入达到18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200万元。”古鲁满汗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阿拉坦敖其尔满面笑容地说。据了解,该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7户,通过对昭乌达肉羊的繁育、改良、育肥,不断壮大合作社规模,同时开展养殖培训和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20余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截至目前,该旗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级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698个,入社成员4586人,带动农牧户11000余户。全旗合作社中有自治区级示范社4个、市级示范社11个,已有3个合作社申报国家级示范社。
促引领,龙头企业迸发强动力。巴林红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巴彦塔拉苏木,是一家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企业,采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甜玉米种植,促进农牧民增加经济收入。去年,该公司发展种植基地,辐射该苏木周边种植甜玉米农牧户约600户,安排生产型就业岗位160余人,甜玉米种植户实现亩增收约200元。今年,该苏木已签订订单种植甜玉米15000亩,目前95%已播种完,可实现年收入1350万元。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坚持扶强引大的原则,大力培育和引进农牧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其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单产品向系列产品转变,提高农畜产品的综合加工转化能力,稳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截至目前,该旗农牧业产业化企业达到15家,其中,进入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通过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4家。
强基建,筑牢发展根基增后劲。近年来,该旗整合资金6.53亿元,实施了98个嘎查村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32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增人工草地16万亩,新增标准化棚圈10.7万平方米、青贮窖6.2万平方米、储草库2.3万平方米,实施土地整理25.3万亩,打配规模以上机电井4935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5.8万亩。今年,该旗积极争取并整合项目资金2.43亿元,实施“三到村三到户”扶贫、京津风沙源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移民搬迁和避险解困等项目。良好的农牧业发展环境将极大地方便农牧民生产生活,有力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预计年内可育肥肉牛4万头、肉羊60万只,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驻站记者李景生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