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内蒙古扬名
 

  独特的草原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历史古迹、壮美的自然风光和边境口岸,让游客体味不一样的塞外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内蒙古成为中华历史的后院,世界文明的摇篮,助力内蒙古的旅游加速腾飞。

  内蒙古草原风光名扬天下。内蒙古天然草场总面积达13亿亩,居中国五大牧场之首。涵盖世界所有草原类型,被称之为完整的天然草原博物馆。主要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等景观。视野辽阔、夏季气候舒适,在草原旅游,任你漫步倘漾,信马由缰,饱览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旷野美景,细品清新空气中花草散发的淡淡清香,让你尽享天人合一的安逸静谧。

  内蒙古是歌的海洋、舞的故乡。内蒙古人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着劳动,用婀娜的舞蹈表达着自己的情感。“鄂尔多斯婚礼”在文化产业中占一席之地。安代舞、筷子舞、盅碗舞、察玛舞特有的民族舞蹈。马头琴、蒙古长调民歌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内蒙古旅游中最有魅力和生命力的部分。三少民族的习俗和风情更是内蒙古旅游特色所在。

  在这里,品尝手把肉,夜宿蒙古包,穿上蒙古袍,走进牧民家,相聚那达慕,欣赏歌舞,拜访寺庙,祭祀敖包、选购饰物用品,体验传统民风民俗。

  匈奴、东胡、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人先后以主角的身份演绎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文物古迹遍布全区,大型恐龙化石、猛犸象化石的发现使内蒙古在中国古生物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大窖文化、萨拉乌苏文化、红山文化等反映了早期人类在内蒙古的活动。长城、岩画、王昭君墓、嘎仙洞、辽遗迹、成吉思汗陵、喇嘛教寺庙等充分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交往历史。

  满洲里、二连浩特的国门前,观赏异域建筑,感受中外交融,见证睦邻友好;还可以参与繁忙的中俄蒙互市,品享异国饮食,更可以迈出国门开始异国之旅。

  此外,内蒙古还推出了国际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阿尔山圣水节、阿拉善金秋胡杨节、河套文化节、呼伦贝尔冰雪节等100多个大型节庆活动。这些活动同当地文化资源优势结合,旅游者在尽情观赏草原风光的同时,充分领略浓郁的民族风情。(田琳)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室内自驾游
长卷献给党
新创歌曲唱响草原...
倡导低碳节能
机械化养殖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感受边境城市风情
夏日草原套马表演展风情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