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改造近一年 探访首府西河之变
内蒙古新闻网  15-07-08 09:14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原标题:改造近一年 探访西河之变 

  从去年8月开始,呼市园林局开始负责呼市环城水系的景观提升工作。作为环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河贯穿着玉泉区与回民区,但在历经十几年的建设“洗礼”后,西河与东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今,呼市园林部门接手改造将近一年,西河现在是什么样子?

  水面浮藻将被解决

  “北京的专家来了,他们将会用最专业的手法处理绿藻。”呼市园林局环城水系西河队大队长林凤玉说这句话时,喜形于色。

  水面的浮藻是困扰环城水系最大的问题,西河也不例外,因为水面上绿色的漂浮物不仅影响着河道的美观,而且还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关于西河的浮藻问题,曾多次见诸媒体。

  回民区新华桥下,20多只鹅在水面上游着,这是呼市园林局环城水系西河队购买的,除了具有观赏性,同时也是为了减少水面上的绿色浮藻。

  当你走过乌里沙河光明桥时,桥下河道的表面飘满了绿色的浮藻,附近居民说,天气越热,绿色浮藻更多。

  “乌里沙河已很长时间没注水了,但河里却生长着大量的浮藻。”林凤玉说,因水压和水源问题,乌里沙河已有一段时间没注水了,但不时有附近居民反映,称河道内绿藻不断增多。林凤玉说,绿藻的产生是因水内含有大量肥料,在经高温和氧化后,水面就会生长出绿色植物。但乌里沙河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为弄清楚答案,林凤玉曾派人在乌里沙河附近监视,发现有不少的社会排污、排粪车辆将污水以及粪便倒进了河道旁边的雨箅子里,最终,这些污水和粪便流进了乌里沙河。日积月累,河道内的水便多了起来,浮藻也逐渐覆盖了湖面。他说,虽然发现了,但根本抓不到人,终究还是无法制止。

  西河内被投放垃圾的问题由来已久,除社会上的排污车外,附近居民在这里倒垃圾的现象也常发生。河道管理方曾多次打捞河内污染物,但终究无法禁止。

  林凤玉说,这次北京的专家来了,正在做研究工作,下一步将会彻底解决浮藻的问题。

  清理出淤泥15000立方米

  从成吉思汗大街一直向北延伸,扎达盖河岸两边已栽了2000余棵柳树和4000余棵桃树。林凤玉说,他决定在扎达盖河岸的两边全部种上树,与河道内的芦苇等绿色植被相辅相成。

  “改造西河,已用去约300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清理淤泥。”林凤玉说,从去年开始,清理扎达盖河淤泥的工作就开始了,目前,清理工作快完成了,已清理出约15000立方米的淤泥。他告诉记者,河道内淤泥的产生大部分是由降雨以及排污所造成,由于长时间积累,造成了如今的现象。

  在新华桥以北的河道内,记者看到河内没有水,附近的不少居民也反映,之前河道内还有水,但近几天,河道突然变干了。在河道内做清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也介绍,从上月下旬开始,由于公主府污水处理厂改造,河道内就无法注水,这正是做清理工作的好机会。

  在裸露的河道内,记者看到,河道底部每隔20米左右,筑有一条小河坝,坝上有细小的纱网,并且用土工布包着。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小河坝高不过30厘米,主要作用是过滤河水内的淤泥,还起到汇聚河水,润泽两边植被的作用。

  从西茶坊桥开始沿着扎达盖河一直走,走到河水的尽头,记者发现,扎达盖河全河段的两边全部种植上了芦苇等绿色植被,有的芦苇已经长到成年人的身高,郁郁葱葱。

  注水要等到明年

  在近1年的变化中,扎达盖河给周边的居民带来了不少话题,其中最多的,便是水的问题。水从哪里来?为什么突然没水了?什么时候河道内能有水?

  由于公主府污水处理厂的改造,河道内暂时无法供水。当问到何时能注水时,林凤玉说,大约要等到明年。他告诉记者,扎达盖河的大部分水源都来自污水处理厂,如果污水厂改造完成,马上就可以注水。而与扎达盖河相邻的乌里沙河因为污水厂的水压以及水量问题,长时间得不到供应,大部分使用的是别的地方的水。这次,呼市园林局已向市政府提出申请,希望能解决水源问题。林凤玉告诉记者,目前,改造中的公主府污水处理厂已将管道分别铺设到了扎达盖河与乌里沙河内。证明在改造后,西河的水源将不再是问题。

  历史造就西河

  环城水系西河段由通道路以西的扎达盖河、滨河北路及回民果园西路以西的乌里沙河两道河域组成,在呼和浩特第一中学校区南侧交会,河道总长度约为11.6公里。

  据了解,扎达盖河一期整治工程开始于2002年10月份,到2003年9月份正式蓄水试运行。在其后10多年,西河被多次治理。林凤玉告诉记者,由于西河是一条历史时间较远的河,河段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水平不高以及人居环境等问题,西河逐渐与东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少河段更是垃圾丛生。他说,园林局接手治理后,将对河道的绿化治理以及设施进行完善,努力使城市西部的河域景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景观效果大幅度提升。(记者赵新宇)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室内自驾游
长卷献给党
新创歌曲唱响草原...
倡导低碳节能
机械化养殖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感受边境城市风情
夏日草原套马表演展风情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