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本土满族作家刘芳创作的《爱的草原》问世
内蒙古新闻网  15-07-13 17:29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人与自然的乐章

——序

阿尔泰

  我是搞诗歌创作的。以前虽然写了一些序言,但几乎还没有为小说类作品写序。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我曾给我区著名作家力格登的长篇《馒头巴特尔的故事》写过序。至于为什么,是因为力格登的这部长篇是儿童文学作品,而且这部作品中新时期少数民族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所产生的冲突、局促感、憧憬以及斗争得到了成功的反映。今天在书房我轻轻地翻过儿童文学作品《爱的草原》的末页,它是由老作家刘凤梧和女儿刘芳共同创作完成的。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生活气息,尤其是作品所反映的保护草原生态的主题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又把作品重读了一遍,于是自不量力地想写一下序,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从字数(十余万)以及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来看,这部作品应当归类为长篇小说。在我区的文学花坛中再添一篇儿童文学的力作,让我感到可喜可贺的同时也真心感谢作者。

  纵观我区文坛,发觉儿童文学严重不足。儿童是我们的明天、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此类说法由来已久。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世界,而对于艺术家来说,世上的孩子都是他们的世界。人的成长离不开物质的给养,这一点人类再清楚不过,尤其对于饱经灾荒的中国人来说这个观点已深入骨髓。但人的成长更少不了精神食粮的道理大家虽然都知道,可如果说普遍缺乏深刻的认识也不为过。特别是在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今天,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很广泛。儿童文学作品不被重视的现象就是一个力证。这也是为祖国的花朵浇洒甘露——给孩子们年幼的心灵送去滋养的儿童文学作家们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的原因。

  年近七旬的刘凤梧是我区的满族老作家。他从中学时代开始就热衷于文学创作,在国家、自治区、盟(市)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儿童文学、诗歌、小说等若干作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主要创作戏剧文学作品并加入内蒙古戏剧家协会。他的儿童文学《草原儿童爱唱歌》、《小巴特尔》等作品入选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多人集。诗《草帽》入选《当代微篇文学作品集萃》集获优秀奖,《蝉》入选香港金陵书社《南方诗雨》集获三等奖,《话说太阳》获全国第二届桂花诗歌大赛二等奖并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桂花诗雨》集,《烽火台》获全国跨世纪吟唱诗赛优秀奖并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跨世纪吟唱》集。此外还创作有大型满族起源神话歌舞剧《佛库伦和布库里雍顺》以及《换麦籽》、《借簸箕》、《喜字镰》、《躲算盘》、《纱巾情》、《宝贝河畔》、《男女都一样》、《红杏出墙》等诸多戏剧作品。作者传略也入编《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戏剧通典•当代戏剧家传略》、《中国校园文学艺术界名典》等辞书。

  青年作家刘芳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小喜好文学。在1984年由万国邮政联盟首次在中国主办的“国际少年书信写作比赛”上荣获22篇优秀奖之一。诗《思》于1993年入选《当代微篇文学作品集萃》集获优秀奖。小小说《鸡头的故事》、《哦,那寒燕……》于2000年入选中国作家协会《畅想新世纪之歌》文集。她在文学上努力耕耘的同时,在新闻事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讯《春去秋来,你们的爱已很深》于2001年获人民日报纪实新闻优秀奖。调查报告《下了山头离地头住进宾馆好兆头呼市5000只山羊过上新生活》荣获“2003年度全国商报好新闻编辑一等奖”。2004年被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授予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新闻专访《<一代天骄>:舞动着的震撼——专访总编导马跃》、《北京保利剧院劲刮“草原风”》、《幕后故事•神迹之舞撼动而来》等几部新闻作品于2009年分别荣获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报第十八届好新闻专访类、专稿类、摄美类三等奖。

  文学事业颇有成就的父女俩共同的作品——《爱的草原》儿童文学长篇现已在各位亲爱的读者手中。这部由饱经风霜的老作家犀利的观察,丰富的生活经验,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青年作家勇搏时代潮流的敏锐感悟,澎湃的激情,美妙的联想编织而成的作品《爱的草原》已然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听到了飘荡在白音宝力格大草原的那曲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真善美之歌。

  北方游牧民族几千年以来与大自然相依相伴,创造着天地人合的大和谐走到了今天。从这大和谐大融合当中滋生了游牧文化——草原文化的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意志。融进蒙古族人的血脉并代代相传的这个意识和意志在这部作品中得到较充分的反映值得一赞。

  从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十三岁的小学生莫日根和查干其其格、朝克等几个小伙伴爱惜草原上一草一木的发自内心的自然情感以及悉心护养受伤的小黄羊,两次从盗猎者手中解救,写爱护大自然的日记,爱护受伤的鸿雁和野鸭,为绿化沙漠而在沙坨子上种树籽儿,多次追捕盗猎者,照料受伤的野鸭、鸿雁等动物,动物伤好后放归草原等种种事例上,我们可以看到蒙古族人民热爱大自然,为大自然的完美而甘愿牺牲一切的品质。而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指出如此崇高的品质不仅仅在于莫日根的爷爷宝音毕力格老人和父亲捷木扬身上,也在他们的后辈——莫日根、查干其其格、朝克等孩子们的心灵里生根发芽。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对于当今人类来说是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的文学作品应当反映的重要题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位作者将蒙古族人民代代相传的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崇高品质以特定的环境——儿童世界的真实生活为基础,用艺术的真实描绘出来,使作品具有了对人类未来负责,为草原未来负责以及教育千千万万成长中的孩童的深刻意义。

  读这部作品时,草原生活的浓郁气息会扑鼻而来。在作者的妙笔下,草原的旖旎风光展现于我们的眼前,而和谐、美妙、真实可信的生活细节也处处可见。莫日根的好伙伴——牧羊犬阿尔斯楞、主人与狗的亲密关系、狗的形态等细节都如实的把草原真实生活呈现在你的眼前。一个不是很了解牧区生活,略知皮毛的人绝不会描写的如此生动,如此活灵活现。宝音毕力格老人说:“草香、乳香和羊粪香是草原上三大绿色纯香,每一个牧人就是从小闻着这三大香味长大的。”这是何等正确啊!蒙古族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是在这三个香味的熏陶下长大成人的。这个香味对蒙古族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高贵,多么的沁人心脾啊!在盛开着铃铛花、马兰花、山丹花、野茴香的百花吐香的草原上,在那雪白的蒙古包里,斯吉玛老人正在熬着奶茶。她在热锅里擦上羊尾油,等油滚沸后加入糜米炒成金黄色,再加入清水和一袋用纱布包好的青砖茶煮沸,不时用铜勺扬沸,然后看着茶的颜色倒入鲜奶……我们草原上的牧民就是这样熬着奶茶喝着奶茶出汗解乏的啊!二位满族作者能把我们的牧区生活如此真实生动地描绘出来,不由得让我心生敬意。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中情节是可以虚构的,但细节不能虚构。上面提到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在这部作品当中还有很多,这无疑增添了作品的生命力和价值。

  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为广大少年儿童所写。儿童文学作品要求作者要以孩子的视角去构筑作品的情节和语言。这个特点在这部作品中还是较为突出的。从莫日根对待阿尔斯楞(牧羊犬)的态度和向它说的话,孩子们之间的谈话、游戏,对待事物的态度、动作,对小黄羊、鸿雁、野鸭的爱心,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撒娇时的情节,要给养护的小黄羊送花的想法,在莫日根的生日上小伙伴们各自的生日礼物……都能清楚的看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尤其是作者以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从而使作品的语言合乎于少年儿童的心理,更易被他们所接受。“夕阳像涂了红油漆的勒勒车的轮子一样悬滚在深远的西天边”、“夜深了,几声夏虫的鸣叫偶尔惊落了一两颗金黄色的流星划下”、“绿草滩上弯弯的小河在散步,白云为它打伞”……所有这些语言既生动活泼,符合孩子的想像,也给作品增添了童真烂漫的气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相当成功,显得丰满立体,跃然纸上。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矛盾冲突的交织和加剧当中,宝音毕力格、莫日根等人物形象活现起来。宝音毕力格老人的慈善、宽宏、谨慎、老练以及莫日根、查干其其格、朝克等孩子们的勇敢、率真、聪明、好奇等都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小莫日根的爱犬——阿尔斯楞的可爱、听话、勇敢的形象也塑造的较为成功。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触及了保护生态这一重大课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拥有优美诗意的语言、契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

  在此感谢以生活积累和艺术功底孕育出自己的长篇作品,为我区儿童文学花园再添一朵奇葩的刘凤梧、刘芳父女,并衷心祝愿他们在往后的岁月里有更多佳作问世!

  是为序。

2011年2月19日

于呼和浩特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乐草原行
干部帮咱剪羊毛
室内自驾游
长卷献给党
新创歌曲唱响草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感受边境城市风情
夏日草原套马表演展风情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