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嫁接实体经济 与互联网为国计民生注入活力
当前,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创新、加速应用,深刻改变着企业生产、市场供给、商业服务和生活消费方式,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传统产业和催生新兴产业。
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第一次将推动互联网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一时间,“互联网+”概念骤然升温。
什么是“互联网+”?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说:“‘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能够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能够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就是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他进一步阐释。
在“互联网+”的热浪下,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加快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一些省已出台相关意见,如四川、吉林和福建等地,更多省市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对于内蒙古来说,推动“互联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哪里呢?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于光军认为,这是我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我区正处在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进‘互联网+’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和惠民生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于光军说,《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推动我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张佰成介绍,《意见》在研究有关兄弟省市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着眼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更加突出政策的可操作性。
“《意见》是对互联网经济全领域、全过程的总体指导和推动,解决的是如何基于互联网技术快速深入应用和加快‘互联网+’行动,实现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全面嫁接问题,既有发展重点,又有具体的政策举措。”张佰成说。
锁定目标 突破重点
我区“互联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意见》给出了答案:未来5年,全区“互联网+”加速推进,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应用,互联网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作用明显,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意见》提出了几个重要的量化指标:到2020年,建成5个自治区级互联网经济集中区,10个电子商务集聚区,10个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800亿元以上,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500亿元。
我区推进“互联网+”,将从哪几个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张佰成介绍说,“互联网+”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互联网+”社会就变成社会信息化,“互联网+”环保,就可以绿色化发展等等。
在《意见》中我们提出了“8+1”工作重点。
“‘8’即工业、农牧业、商贸、金融、政务、文化、民生、生态八个重点领域,主要突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农牧业物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服务体系、文化新型业态及旅游在线服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及信息惠民工程,以及国土、环保、能源、水利、林业等生态领域智慧化。‘1’就是要积极推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互联网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