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富民产业——奏响增收曲。五家镇房身村农民姚文良迎来了今年的“丰收季”,他的13栋暖棚辣椒在市场上销售火爆,每栋棚收益4万元,7月份还能再种一茬西红柿,眼瞅着腰包就鼓了起来。村党总支书记张兵说:“房身村现有设施农业面积近3000亩,仅此一项就能让村民增收6000余万元。”
元宝山区作为典型的工矿区,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向少量的土地要效益,用少量的土地发展农业、富裕农民,一直是元宝山区党政一班人的为政之要。根据地区差异和产业发展实际,该区着力在种养结合、多种经营上下工夫,培育壮大“菜、乳、肉”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全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用互助协会发展到272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龙头企业45家,带动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2.9万户。
夯实基础设施——奏响惠民曲。美丽河镇前美丽河村民张国军一家五口,妻子是聋哑人,生活拮据,原来住的老房子下雨就漏。去年元宝山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落实近3万元补贴资金,帮助他家在原址上建起了70平方米的新房子,圆了“安居梦”。
借助“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东风,2014年元宝山区投入资金2亿多元,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及电网改造升级、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社会保障“全覆盖”任务。今年,该区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十个全覆盖”工程一体谋划、协同推进,重点打造元宝山区北部、中部、南部20个示范村,通过连点成线、织线成带,最终形成元宝山镇、美丽河镇、平庄镇三个精品片区和沿赤元线、青上线、美山线三条精品示范带,从而实现区域环境的整体提升。
不仅如此,元宝山区还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着力抓好农村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进一步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截至目前,全区66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柏油路,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目标,启动实施了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工程,投资500余万元更新农村公交车33辆;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和个人筹资标准分别提至380元和9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50%和75%以上;全区72个一体化管理村级卫生室全部开展门诊统筹服务,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报销。
推进文明创建——奏响和谐曲。平庄镇山嘴子村44岁的刘艳伟是自治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候选人、第三届赤峰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她一直尽心尽力照顾公婆和年幼丧亲的侄子,为周围群众树立了尊老爱幼的榜样。
有了富民产业的支撑,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元宝山区开始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用劲发力,让广大农民群众既富钱袋又富脑袋。一方面,以创建文明村镇和十星级文明户为抓手提升农村文明的内涵;另一方面,以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道德模范评选、“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着力推进社会文明程度。各镇乡村均建立了道德讲堂,以此为阵地开展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道德模范、美德少年和身边好人,教育引导农民群众遵守社会公德、弘扬家庭美德、修养个人品德,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和主题实践活动,着力营造践行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勤劳节俭、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
丰富文体活动——奏响欢乐曲。每天傍晚,美丽河镇前美丽河村的村民文化广场上,男女老少挥舞着扇子跳起欢快的广场舞,孩子们追逐跑跳自由玩耍,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村主任高国清说:“去年村里利用广场组织了多场文艺演出,还成功举办了属于咱农民自己的啤酒节,效果非常好!”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元宝山区不断丰富农村群众文体生活,全区66个行政村全部建设了农家书屋,各村文化活动室有场地、有房舍、有器材、有组织、有人员,均能正常开展活动,使老百姓参加文体活动有地方可去。同时,一些镇乡还挖掘传统文化因素,赋予新的内涵,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带动地方旅游休闲、观光采摘产业的发展。农历四月初八,小五家乡静安寺迎来一年一度的文化庙会,吸引了周边地区大量游客。
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影响并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价值观念和行为、交往方式,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正深植大众心中,弘扬新风、树立正气的人和事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