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企业脉动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一杯中国牛奶的品牌启示录:中国智慧+全球资源
内蒙古新闻网  15-07-20 16:10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在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故事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乳业故事:当年,一位新西兰合作方在考察全球乳业10强的伊利集团牧场时,看见伊利员工在为奶牛换沙床时,竟然用跪姿测试沙床的软硬,不竟佩服这种专业操作和职业态度,当场决定和伊利合作。自此,伊利的良好口碑在新西兰逐渐扩散。这透露了中国品牌名扬世界的重要秘密:在对接国际标准中推动国际合作。 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中,“中国品牌到底应该如何赢得全球影响力”始终是这个时代的重要命题。7月16日,在人民日报社组织的2015年首届中国品牌论坛上,作为国家确立的首批“中国品牌”的代表,伊利进一步分享了对中国品牌的思考,虽然故事不同,但是始终不变的是对创新和国际化的坚持。

  启示一:中国智慧和全球布局

  6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第9届世界乳业大会上,有两个细节耐人寻味。一是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在整个论坛上,中国市场是与会嘉宾现场热议的话题之一。二是世界对伊利的特别关注。来自全球的众多乳企主动联系伊利的代表,希望了解伊利对全球乳业市场的中国看法,并对伊利贡献的中国智慧给予高度认可。

  对此,商业管理专家分析道,伊利的全球影响力有一个重要特点——积极阐述中国观点,为全球行业课题提供中国解决方案。而这些富有启迪的观点均具有伊利布局全球的战略实践的强力支撑。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当前,世界上各类名牌商品共约8.5万种,其中发达国家拥有90%以上的品牌所有权,长期处在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面对现有格局,中国品牌如何融入,如何超越是一个现实的中国商业课题。对此,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从全球经济格局新特征的角度给予了建议。“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全球产业链快速整合的大趋势下,中国企业要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合作,向世界级企业迈进。当前,‘一带一路(2318.65,54.620,2.41%)’战略的稳步实施,为所有中国企业扩大国际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施展空间。”

  为此,伊利近年来积极实施“全球织网”战略,和瑞士SGS、英国劳氏以及英国天祥集团共同升级了伊利全球质量管理体系,和美国相关企业在原料供应链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在新西兰投资了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等,编织了一个包括全球资源体系、创新体系以及市场体系的大网。通过实施该战略,伊利的全球影响力在国际合作中持续提升。

  启示二:创新中国和国际资源

  6月,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的乳制品日,一杯中国牛奶以创新的力量赢得了世界对中国乳业的赞赏。当天,本届世博会中国馆指定乳品——伊利培兰纯牛奶作为唯一中国品牌应邀在现场展示。由于其采用国际先进的物理膜过滤系统,美妙的口感打动了来自全世界的世博园游客,在现场赢得了众多“洋粉丝”。甚至世博组委会的两位官员在品尝之后,对培兰纯牛奶也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乳业的创新力量。

  这个故事说明,具有更多的创新基因是中国品牌打造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据《国家创新指数(9854.70,174.310,1.80%)报告2014》显示,中国企业和发达国家企业的研发能力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如何让中国企业更多地具备创新基因是中国品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此,潘刚指出,中国品牌的创新基因决定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更是“创新中国”从理想变为现实的强力支撑。

  在伊利的品牌路径建构中,全球创新网络是关键。伊利通过与全球顶尖乳业机构开展创新合作——在荷兰建立中国乳业规格最高的海外研发中心——伊利欧洲研发中心、与新西兰林肯大学签署战略协议、和美国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等,不断研发创新产品,用全球的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国家经济的影响力始终保持着一个正向比例关系。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它正置身于最佳的时代,而伊利的品牌经验为中国品牌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和丰富的启迪。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中蒙油画展开展
欢乐草原行
干部帮咱剪羊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香瓜上市
武川蘑菇远销福建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