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俩成了“酒友”
将大娘婆当作亲婆婆来养老送终,本是徐桂兰的衷愿,对商桂荣老人无疑是件好事,然而,明事理的老人心里很不安。起初,徐桂兰发现老人说话拘谨,做事小心翼翼,桌前灶下抢罗着干活。为打消老人思想上的顾虑,她故意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老人去做,不仅让老人活动了身体,还打消了老人觉得干吃闲饭的想法。徐桂兰经常与老人说说笑笑,唠唠家常,诚心相待。很快,老人的心结解开了,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当年冬天,商桂荣得了一场重感冒。开始只是头晕嗓子痒痛,老人不愿给人“添乱”,想自己扛过去,没成想到了半夜发起高烧,内热外冷老人直打牙巴骨。这下可把徐桂兰急坏了,因她家居住偏僻,又深更半夜,打车要到2里多地的主街道去。她和丈夫给老人穿好棉服,一个背,一个扶,气喘吁吁、浑身是汗地来到主街道打车把老人送到了医院。老人住院治疗了一周,医疗费用全部由徐桂兰承担。徐桂兰楼上楼下、忙前忙后地精心陪护,老人的病好了,50多岁的徐桂兰却累瘦了一圈。
徐桂兰的真情对待,让老人对这个家有了强烈的依存感。平日生活中,她对老人无微不至地关心,冬换新棉服,夏添新单衣。吃饭怕老人牙口不好,米饭焖得既稀又软,饺子馅剁得精细,做菜也是能炖不炒。日子久了,徐桂兰发现老人喜好喝酒,并且是曲香味的,她觉得老年人适量喝点酒可舒筋活血对身体有益,为满足老人,总是省出钱来,不管多贵也为老人买带曲香味的酒喝。为让老人舒心,晚饭时她也陪老人喝两盅,时间长了,婆媳俩还成了“酒友”。
在徐桂兰的耳濡目染下,儿女们也把老人当作亲奶奶对待,每次探亲回家都给“奶奶”买些补品,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让我来尽完这份孝心吧”
光阴荏苒,一晃10多年过去了,商桂荣已步入耄耋之年,疾病越来越多,身体状态和记忆力衰退,直至卧床不能自理。这给已到古稀之年的徐桂兰又增加了负担。可她不改初衷,照样无怨无悔地伺候老人。她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吃饭喝水,用毛巾沾水给老人擦脸洗脚,给老人端屎端尿,到了后期,老人陷入痴呆状态,时常将屎、尿拉到被褥上,徐桂兰面对这些,毫不在乎,耐心地给老人换洗被褥,擦洗身体,她总是心平气和地说:“人上了岁数就糊涂啦,像不懂事的孩子,哪能跟她生气呢!”
可是,徐桂兰自己也上了年纪,疾病缠身。两年前,她患突发性脑血栓住院,由于惦念家里的婆婆,在医院治疗仅半个月,尽管家人一再告诉她,老人已安排专人伺候,可她就是放心不下,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自己强行出了院,结果留下了后遗症,落了个身体行动迟钝,腿脚走路不利落。但她让老伴做帮手,仍然坚持不懈地护理婆婆。在赤峰市里工作的儿女们,见老人年岁大了,要把他们3口搬到市里去住,雇人伺候。可她却对儿女们说:“奶奶已是油尽灯枯的人啦,经不起折腾了,就让我来尽完这份孝心吧!”
徐桂兰用行动诠释了中华儿女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她的模范事迹在社区广泛流传,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文/图 刘玉国 何泽平)、
徐桂兰1942年出生,克什克腾旗西拉沐沦街道玉竹社区居民,1999年,她将比她大19岁的孤独老人大娘婆商桂荣(于2015年6月去世)揽回家当亲婆婆赡养,精心呵护。在商桂荣步入耄耋之年,患病瘫痪,徐桂兰也患上脑血栓后遗症,腿脚行动迟钝的情况下,坚持给商桂荣喂水喂饭、擦屎擦尿,用行动诠释了中华儿女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被评为街道、社区孝亲“敬老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