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松山区养殖户打开了区外市场
在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大酒罐村山咀朱艳玲的养猪场,2000平米的标准化猪舍内,上千头猪正争抢着进食。
朱艳玲和丈夫做了多年粮食生意,去年开始养猪。今年出栏生猪1200头,每头纯利润110多元,四五个月就挣了十多万。这样看,基本上可实现3年回本的目标。去年猪肉行情不好,赔钱户多的是。朱艳玲能挣到钱,得益于企业与养殖户合作的养殖模式。
去年,松山区有16户与温氏集团签约,朱艳玲是第一家。温氏集团统一规划猪舍建筑,统一供应猪苗和饲料,统一技术指导和防疫,统一回收商品猪,确保按合同价回收。“四统一保”的经营模式,将养殖户的风险降到最低,每头猪能有150元左右的纯收益。“大部分风险由企业来承担,这样,我们心里就有了底。”朱艳玲说。谈及将来猪价上涨,是否会出现违约情况,朱艳玲坚定地说:“不会,咱们心得放正。”
据松山区农牧业局副局长车金钟介绍,引导养殖户与企业对接,松山区在自治区是第一家。松山区充分利用广东温氏集团入驻这一有利契机,去年开始推广“公司+家庭农场”的合作养猪模式,单批出栏2万头。新的养殖模式既有助于企业利用民间资本扩大规模,更有利于降低养殖户的压力和风险,稳定生猪产业。
“农村种植业增值空间有限,只能搞养殖。养牛、养羊又比不上牧区,所以,我们重点发展生猪养殖。”松山区副区长王顺说,“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出栏200万头,成为生猪调出大县,使生猪产业成为松山区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松山区是国家标准化养猪示范县,生猪养殖是其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作为全国200个产粮大县之一,其充足的饲料、水电资源和便利的物流交通条件自不必说。6家种猪繁育企业年供种能力3.5万头以上,长白、大白、杜洛克等优良品种及其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在当地全面普及。人工授精、猪场疫病综合防治、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标准化养猪技术被普遍应用,生态型养猪、工厂化养猪技术已得到推广。
自2013年起,政府的补贴门槛也有所提高:猪舍面积在1000平米以上、离开村庄、全封闭的养猪场才能享受补贴。朱艳玲家2000平米的养猪场共投资了90万元,其中政府补贴20万。而一些小规模的、半封闭的养猪场,则被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
目前,松山区已建成万头以上猪场54个、千头以上猪场286个。去年,出栏生猪170万头,比2011年翻一番,除满足本地需求外,在京、津、冀、辽等外埠市场也占有一定份额。雨润集团、温氏集团等投资建成的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已投产运营,完整的“种猪科研及繁育—商品猪生产—肉猪屠宰—肉食深加工—仓储物流配送”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活猪市场需求空间。经过3年多的发展,松山区已步入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快车道,距离“现代生猪产业示范区”的目标越来越近。(记者 陈春艳 徐永升 见习记者 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