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不能纵容未成年人犯罪
 

  新闻背景:贵州毕节一名15岁初中学生遭13名同学围殴致死,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而6月份在四川资阳、江西永新等地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仍令人唏嘘不已。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媒体曝光的类似违法犯罪案件近50起。据《检察日报》报道,在70%的未成年人犯罪数字中,14—16岁年龄段所占比重在2013年已突破50%,且逐年提升。而我国刑法对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等8类严重刑事犯罪,才负刑事责任。

  网友青青河边草:我国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达数万之众,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认定年龄偏高,对一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免予刑罚惩处,确实有容忍过度之处,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类违法犯罪。

  网友聪儿:西方一些国家通过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并加大惩处面,有效震慑了未成年人犯罪。比如荷兰规定12周岁以上的儿童,犯罪要受到刑罚;香港年满10周岁的儿童,就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年满14周岁的对其行为要承担完全刑事责任,以强凌弱、殴打同学等犯罪行为,少年法庭虽然不一定会判监禁刑,但判令履行社会服务或进入感化院则是必需的。

  网友披风藕片:目前,刑法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预防青少年犯罪法规定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应进入专门或工读学校进行教育矫治。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相当部分家长或者监护人对“一身恶习”的未成年人子女无力或不愿监护,政府收容教养也是逐年萎缩,一些专门学校因为父母担心“交叉感染”,大多招生难以为继,于是大量问题少年流落社会,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潜在人群。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中蒙油画展开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