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是增量秘诀
2014年,我区羊存栏首次突破1亿只大关,比上年新增1000万只肉羊。增量主要来自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的圈舍养殖。
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我区以不同的生产方式进行区域化布局。农区的重点就是,利用小尾寒羊的多胎性与杜泊羊进行二元、三元杂交,走两年三胎、一胎多羔的技术路线,实现标准化养殖。
自治区农牧业厅畜牧处处长白音说,借助国家和自治区良种补贴政策,我区实现了奶牛、肉牛冻精补贴全区覆盖,种公羊补贴牧区覆盖,牲畜良种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成为增长重点,自治区每年扶持建设60个种羊场,补贴引进国外进口种羊5000只,极大地提高了牧区地方品种供种能力和农区多胎肉羊杂交生产用种需求。连续5年生产性能测定显示,地方品种肉羊羊胴体重提高2-3公斤。
在巴彦淖尔富川现代肉羊养殖科技园区,工人在为羊添草料。近年来,地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围绕“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结合、协调发展”思路,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不仅实现了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而且开创了肉羊规模化养殖为主的农区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2014年,巴彦淖尔全市肉羊饲养量将达2087万只,出栏1090万只,出栏量居内蒙古第一。2013年,全市有肉羊养殖专业户12万户,专业合作社860个,农牧民纯收入12077元,其中肉羊养殖收入达人均2000元。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
从现实分析来看,新常态下,我区农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挑战,只有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才能保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技术层面来看,一胎多羔和两年三胎的技术路线可以让农区实现羊的数量迅速扩张,既能增加养殖户的利益,又能减轻牧区压力,真正实现减畜不减肉。
从资源方面来看,我区54个农区、半农半牧区旗县,秸秆资源丰富,为发展农区牛羊养殖提供了饲草料保障,发展农区畜牧业还能够促进粮食转化和秸秆利用,带动收入增长和结构调整。经测算,一亩半的玉米秸秆就可饲养一个羊单位,目前我区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500万亩,按70%的秸秆利用率计算,我区至少还有2000万只羊单位的饲养潜力。
于是,肉羊产业顺理成章地成了农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来自巴彦淖尔市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肉羊存栏996.4万只,出栏1090.5万只,饲养量2087万只,成为全国地级市中“饲养规模最大、常年育肥出栏、四季均衡上市”的肉羊加工商品基地。
塔尔湖镇联丰村二社村民周云虎就是受益农户之一。他在五原县巴美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自筹130只基础母羊,由公司协调贷款扶持270只,进入园区两年后,400只母羊为他带来了14万元的收入。
2014年,巴彦淖尔市农牧民人均来自肉羊产业的收入达到1800元,占畜牧业收入的76%。
在草原宏宝位于临河区狼山镇的养殖基地,工人们在加工喂羊饲料。近年来,地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围绕“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结合、协调发展”思路,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不仅实现了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而且开创了肉羊规模化养殖为主的农区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2014年,巴彦淖尔全市肉羊饲养量将达2087万只,出栏1090万只,出栏量居内蒙古第一。2013年,全市有肉羊养殖专业户12万户,专业合作社860个,农牧民纯收入12077元,其中肉羊养殖收入达人均2000元。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