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思维做好增收文章
“经过多年发展,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要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础上,加快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增加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的畜产品,灵活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推动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工程,让农畜产品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从而增加农牧民收入。”郭健说。
就在去年,我区农牧业产业化资金的60%以上投向了肉羊产业。
在草原宏宝位于临河区的屠宰加工车间,工人们在分割包装羊肉。近年来,地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围绕“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结合、协调发展”思路,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不仅实现了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而且开创了肉羊规模化养殖为主的农区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2014年,巴彦淖尔全市肉羊饲养量将达2087万只,出栏1090万只,出栏量居内蒙古第一。2013年,全市有肉羊养殖专业户12万户,专业合作社860个,农牧民纯收入12077元,其中肉羊养殖收入达人均2000元。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
在产业化的带动下,全区共有213.4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农牧民人均通过农牧业产业化渠道实现纯收入4390元,占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
说到增收,牧民心里也有一本账。
浩毕斯哈拉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目前养羊业存在怪圈,一方面养殖成本不断增加,牧民卖羊价格却很低,而另一方面,羊肉进入流通环节后,无论是饭店还是零售,价格始终坚挺。
针对这样的现状,专家分析指出,农牧民处在产业化链条的最底端,在利益分配中往往处于弱势,当市场出现波动时,受到的伤害最大。如果不建立完善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不利于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更不利于农牧民的持续增收。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区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的比例仅为30%。
郭健认为,推进此项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职能,充分尊重农企双方意愿,同时也要尊重市场规律,既要避免出现扶持龙头企业损害农牧户利益的现象,也要避免只顾农牧民眼前利益而伤害企业的现象。
因此,分级分梯次培育龙头领军企业,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有能力和实力更好地分配利益,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才能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永亮认为,实现农牧民的持续增收,一方面依靠企业的带动,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进程,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进入市场后,农牧民要争取到应得的利益,就必须改变现在由收购方定价、压缩农牧民利益空间的现状,农牧民自己要有发言权。
工作人员在内蒙古羊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为促进当地羊产品流通销售,该平台于2014年3月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建成并投入使用。近年来,地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围绕“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结合、协调发展”思路,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不仅实现了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而且开创了肉羊规模化养殖为主的农区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2014年,巴彦淖尔全市肉羊饲养量将达2087万只,出栏1090万只,出栏量居内蒙古第一。2013年,全市有肉羊养殖专业户12万户,专业合作社860个,农牧民纯收入12077元,其中肉羊养殖收入达人均2000元。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
据了解,为了让优质绿色的农畜产品尽快“走出去”,我区先后在北京、上海、山东成立了农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内蒙古农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快得到提升。
自治区农牧业厅产业化处处长王补在说,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影响下,大数据、物联网、电商等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当前驱动农牧业产业链实现全新变革的重要因素。“电子商务将在不久的将来会影响甚至取代传统的农畜产品营销模式,我们打造的‘蒙优汇’电商平台目前运营情况很不错。”
随着新常态下消费需求转向个性化、多样化,人们对优质安全高端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可以说,这是绝佳的机遇。
“当前,我区正在逐步构建覆盖全国一、二线重点城市的‘电商平台+展示直销中心+零售体验店’一体化平台,这对于推动内蒙古绿色优势农畜产品走向全国意义重大。”王补在说。
在新常态下,我区畜牧业正在向新的“黄金时代”进军!(记者王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