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包头市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实施方案获国家财政部和工信部批复。3年内我市将获得近10亿元的资金支持,力争到2017年年底,把包头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终端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基地。而在获批支持的33个稀土项目中,高新区就有29个。
“作为全国唯一以稀土冠名的国家级高新区,稀土高新区在此次试点方案实施过程中将发挥主力军作用。”高新区稀土产业发展局局长安四虎表示,试点方案提出了推进大集团建设、加快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应用企业等多项重点任务,高新区将加快稀土产业转型升级,为国内稀土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用更小的体积发挥出更大的磁性
在稀土应用产业园区包头天和磁材公司的展厅内,陈列着不同规格的钕铁硼永磁体及钐钴永磁体样品。
公司管理部部长甘梅自豪地说:“别看我们产品体积小,作用可大着呢!这些产品用在风力发电直流电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计算机及医疗等高科技领域,都是我们自己研发制造的,像这些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产品,仅今年上半年出口就达到近一个亿。”
记者了解到,目前包头天和磁材公司12项新产品研发及工艺改进项目全部实现了产业化,已经授权专利6项。公司研发中心重点攻关零重稀土技术,成功实现48H零重稀土。依托该项技术优势,天和公司成为欧洲知名汽车零部件的战略供应商,并入选日本新能源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电机供应商名单。
“包头这次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首先就是要做好新材料,再延伸它的产业链。稀土磁性材料是新材料的一个代表,它可以用更小的体积发挥出更大的磁性,在我国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转型升级把产业做大做强,在包头企业内形成一批自主专利,做出我们真正拥有专利技术的产品,这样中国制造2025才有了基础。”安四虎说。
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稀土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在智能制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新区通过实施稀土新材料奖励政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和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稀土功能材料及其高附加值的应用产品。
如今,用于新能源汽车引擎用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满足核潜艇工程需要的10公斤以上的耐腐蚀高性能永磁材料,用于蓝宝石、半导体和硬盘盘片抛光的纳米抛光液,新型环保高性能稀土高分子材料助剂等项目正在高新区实施产业化。
为鼓励企业向稀土新材料领域进军,高新区从政策上对稀土新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企业进行鼓励,对经济带动力强、拉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给予融资担保等支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高新区采取“一月一兑现”方式兑现稀土产业支持资金2598万元,拉动稀土新材料产量增长71%,年底产量将实现再翻番,占全国的20%以上。
目前,稀土应用产业园区内中高端产品发展较快,占比达85%以上,这也意味着高新区稀土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开始“加速度”。
科技引领稀土产业借势“飞扬”
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今年以来,高新区更加注重借势“外脑”,通过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增强稀土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开启了转型升级之旅。
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在高新区揭牌成立,由自治区、包头市政府、稀土高新区和北方稀土集团共同出资2亿元建设,成功搭建起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将为稀土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在高新区揭牌成立,研究院将汇聚科技创新要素与资源,通过优势互补,构建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为高新区稀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目前,高新区依托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创新研发平台,正在实施建设80多项稀土产品、技术和装备等研发和服务平台类项目,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提升装备自动化水平,加速推进一批科研成果转化。
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先后与稀土高新区内稀土企业进行了对接,调研生产工艺,了解技术瓶颈,已在钕铁硼真空离子镀膜技术、企业自动化生产改造、稀土高技术项目产业化方面开展了有针对性地合作交流。
我市本土科研机构也发挥出重要作用,不断探索开发稀土新材料应用产品。包头稀土院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就共同开发通讯、汽车领域用稀土镁合金新材料签订了产品协同开发协议;与海尔集团签订联合开发磁致冷低温保鲜系统合作协议;与包钢集团共同开展了稀土铈铁中间合金技术攻关。
在科技的引领下,“互联网+”逆风飞扬,稀土产业如何借势东风搭上转型升级的快车,包头已经开始先行先试。
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总经理顾明介绍说,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以各类稀土产品为交易品种的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稀土产品交易所开户入市交易商达到100家,业务覆盖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今年上半年,稀土交易所实现交易额154亿元,是去年全年的近3倍。
他表示,“互联网+”已成趋势,搭载互联网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未来稀交所还将逐步探索涉足跨境电子商务,建立稀土大数据,助力稀土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记者张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