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整洁的水泥路、红顶白墙的砖瓦房、集中连片的设施暖棚和养殖棚、标准化的卫生室、宽敞的文体活动广场,村周和村内街巷两边绿树掩映……几天以前,记者走进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苏泗汰村,一派美丽清新的景象映入眼帘。
“以前村里60%都是土坯房,夏季遇到连阴雨,墙体就会疏松出现裂缝,漏得没法住,有的还有安全隐患。现在我们都住进了新的砖瓦房。”说着,村民王军带着记者进了他的新家,厨房、客厅、卧室一应俱全,村里还给做了外墙保温,跟城里的楼房没什么两样。“这么大个房子,我才花了一万块钱,剩下的四万多都是政府给出的!”王军喜滋滋地说。
“以前村里有个小卖部,货品很少,买点什么稀罕的都得上县城。现在村里有了便民超市,价格还实惠,我们不用再为了买一件东西跑那么老远了。”
“你们来的时候走的是那条新修的水泥路吧?要是以前,你们来我们村儿还得绕后面那座山,坑坑洼洼不好走不说,还得多走好几里冤枉路。”
“以前一到晚上村里黑漆漆的一片,孩子们出去上个厕所都害怕,现在有了路灯,晚上也亮堂堂的。”村民们七嘴八舌,说着村里这一两年来的惊喜变化。
这一切都得益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2014年以来,村里累计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新建居民住房137处,实现了整村通水通电、有线电视全覆盖,新建了3公里通村水泥路,硬化村内街巷3公里,建成了47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和27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改扩建了100平方米标准化卫生室和80平方米便民连锁超市。同时,还对村内街巷两边及村周围进行了整体绿化,安装了路灯,修建了3个公共厕所和3个固定垃圾投放点,整个苏泗汰村焕然一新。
生活环境变好了,还得想办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苏泗汰村意识到,只有建立主导产业使村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才是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根本之道。于是,规划建立了“设施农业、肉羊养殖、民生创业、文化旅游”四大特色产业园区,使“十个全覆盖”工程与农村发展整体推进、有序衔接。
很快,荒山上盖起了86个温室暖棚,每年可增收200万元;建起了10800平方米“高标准人畜分离式”肉羊养殖小区,可存栏肉羊6000只以上。依托矿业、小微企业、光伏产业安排200余人就近就业;农家山庄、观光度假村等休闲旅游景点也正在建设中。全村538户村民户户有事干,有钱挣。
有了温室暖棚,种了一辈子玉米甜菜的韩显林种起了瓜果和细菜。“以前种的10亩地,加上农闲时外出打工,一年到头也就挣3万块钱。现在种两个大棚,从春天到现在纯收入就有4万多块钱了,这大棚挣得多还轻松。”韩显林高兴地说。
“东风送暖百花香,苏泗汰村变了样;街道硬化粉刷墙,路灯明亮树两旁。”这是苏泗汰村村民当今挂在嘴边的顺口溜。虽不能全面概括出苏泗汰村的变化,却道出了村民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记者霍晓庆刘志贤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