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田野葱茏。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呼格吉乐农牧民种养合作社种植基地的1500亩农作物一片繁茂,瓜果飘香。
基地被分成大大小小十几个片区,有玉米制种区、高产玉米对比试验区、青贮玉米对比试验区、青贮牧草对比试验区、保健打瓜种植区、优质西瓜种植区、香瓜种植区、圆葱种植区、烤烟种植示范区、高产甜菜种植区等等。农田作业路的两侧间植了五彩青椒、豆角、黄瓜、柿子、茄子等。
香瓜地里,十几名农民正在采摘,地头停着几辆前来收购香瓜的货车,在临时搭建的凉棚里选瓜、装箱、过秤。
合作社董事长王传东介绍说,从去冬今春开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协调下,合作社以每亩65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500亩,实行“八统一两受益”,即统一平整土地、统一施肥、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膜下滴灌、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出售农产品,最终使合作社受益、农户受益。
王传东招呼一名戴着红色凉帽的小伙子:“小红帽,过来,说说你们两口子这一季在这儿挣多少钱啦?”
“小红帽”叫武永明,是木头营子村四组村民。“开春,我将家中17亩地流转给合作社,当时到手流转承包费11000元,我们夫妻俩在这儿打工两个月了,每人一天100元工资,加在一起已经收入两万多元,挺好。”
“跟自己种地相比有啥区别呢?”记者问。
“啥区别?没风险。”王传东接过话茬,“你看,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在春天签合同时一亩地就纯收入650元的流转承包费。来这里务工,干一天挣100元,下班回家,吃完晚饭没事都跳‘小苹果’去,老天下雹子也与咱没关系。”逗得大伙儿都笑了。
“一年下来人工费得出多少?”
“算算吧,平均每天雇30人,至少得干7个月的活计,这就60多万,加上其他零工,咋也得七八十万。”
“总投入有多少?”
“那可多了,光流转土地就100多万。主要是一开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平整土地、修作业路、打井配电、膜下滴灌、聘请专家,全下来400万吧。”
“既然投入这么大,那你合作社这块有多大收益?”
王传东挠了挠头:“现在还不好说,因为就香瓜见着回头钱了。”
“说说香瓜咋赚钱?”
“香瓜一亩地最少产5000斤,要按我聘请的李专家子瓜孙瓜的法子莳弄,一亩地能产七八千斤。按现在的批发价每斤两块九,一亩地就是一万五,就算去掉一半的成本,每亩也纯剩个七八千。”王传东指了指身后的几辆货车,“种啥东西得有一定规模,你看这几天赤峰、沈阳、阜新的这几个批发商,一天一趟来拉瓜。”
“你对其他种植项目有信心吗?”
“没问题!最保守估计,一亩地纯剩1000元吧,合作社产业园这块全年就能盈利150万元。你知道我们为啥种这种那吗?这都是木头营子乡副乡长张占辉给我们联系的订单。张占辉,就是搞青山模式那个,什么头羊式引领、保姆式服务、拳头式经营,老灵验了。张乡长三天两头就往这儿跑,今儿个说上边验收啥,没来,要不我给他打个电话。”说着,手机通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