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七夕节:文化期待难掩现实尴尬
内蒙古新闻网  15-08-19 09:13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期待体现节日文化中最重要的教化和审美功能

  伴随着当下七夕的升温,一些市民和专家对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缺失的质疑也不绝于耳。“传统节日氛围淡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丰富文化意义有些已被人们淡忘。”刘致华认为,现在许多传统节日的深层文化内涵缺失,过节流于表面形式。

  自治区民俗专家郭雨桥认为,因为许多人已经有很长时间不重视七夕等传统节日,人们对这种传统节日在记忆、仪式和习惯上都存在传统价值观的断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近几年由于商家宣传和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七夕又唤起了大众的情感诉求,但有所不同的是传统节日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却发生了一定变化。”郭雨桥说。

  “如今的七夕促销活动中,传统的文化元素很难见到。如果不去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很容易成为国外情人节的简单复制。”刘致华认为,节日文化在不断演变、不断扩充新的内涵。“任何节日都寄予了人们的美好情感、真诚愿望,不能简单停留在物质层面。可以通过深挖文化,进行精神层面引导,体现节日文化中最重要的教化和审美功能。”

  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陈红艳认为,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生活中,女孩子不再学“穿针引线”等传统技艺,因此要让七夕更有文化内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民众过传统节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甚至不需要人为的规定,关键是现代人已经不关注每个节日的传统文化意义。我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对应的习俗,如七夕就有穿针乞巧、晒衣晒书、吃巧果等习俗,同时各地针对某一节日的习俗也有区别。”刘致华说。

  “七夕文化在民间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七夕节拥有可用、可赠、可餐之物,这个节日就会日渐复苏。”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韩成福认为,现代人对传统节日文化底蕴的了解和认同需要一个过程,而政府、媒体和商家的共同努力至关重要。

  七夕节应散发浓浓“中国味儿”

  那么,在洋节的凌厉攻势下,我们的传统节日是不是已经“岌岌可危”了呢?

  “尽管一些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造成冲击,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如果外来的节日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丰富我们的生活,就应该接受它。实际上我们现在过的好多节日都是‘舶来品’。中华文化其实就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并加以消化、融合,使自身变得越来越饱满、越来越丰富的一种文化。”韩成福认为,除借助媒体力量大力宣传外,首先要将七夕等传统节日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学习并熟记。另外,市场上也可以出售一些与七夕有关的小物品来引导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个节日。

  “过洋节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对世界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不断加强自身。但由此引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外来文化进来后,我们自己的东西不能弱化,不能此消彼长。”郭雨桥认为,“土”、“洋”不能本末倒置,而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应努力提高中国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要高度关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动问题,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6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就专门下发《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要求各地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充分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然而,如何才能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

  “政府部门不能缺位。”敖其表示,传统节日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认同感、凝聚力的纽带,政府有责任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并喜爱民族传统文化。

  “新闻媒体在传承传统文化中责无旁贷。”刘致华认为,现在是“媒体时代”,媒体对传统节日的宣传,直接影响到大众对传统节日的关注、理解和参与。

  “让七夕节多散发些‘中国味儿’,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刘致华认为,要大力传承和发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就必须对传统节日的内涵进行更深的挖掘,同时需要创新,以使其内涵更符合当代人的口味。

  弘扬传统文化,也需要传统文化“趋时更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洋节”受人青睐的原因,主要在于洋节欢快的节奏、不拘一格的形式、简单的程序、浪漫的氛围以及商家的开发。“因此,在保持传统基因的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需要适应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与当代人对话,满足当代人需要。”刘致华说。

  为七夕节举办的相亲活动不仅吸引单身男女参与,也牵动了他们亲人的心。(记者 刘军 文/图)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