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敖汉小米:品牌托举市场
内蒙古新闻网  15-08-19 17:05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本网讯 自2012年以来,敖汉旗先后荣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中国小米之乡”、“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等荣誉,为敖汉小米走向全国打下了基础。为保障新常态下敖汉小米产业健康发展,敖汉旗提出了“品牌托举市场”战略举措,通过整合小米生产企业,重点发展谷子种植订单,打造敖汉小米品牌。

  近年来,敖汉旗通过大力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组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等方式,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延长谷子产业链条,将小米产品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实现区域化种植、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组织化经营,让农户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链接机制,依托品牌效应,规避市场波动对谷子产业的影响,把风险由农民个体承担变为农民与企业共担。

  敖汉旗是农业大旗,有耕地面积380万亩,其中谷子常年播种面积60万亩左右,2015年更是达到85万亩。近几年,敖汉旗先后引进了内蒙古金沟、远古农业等龙头企业,组建了惠隆杂粮、海祥杂粮种植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了村头树、大谷仓等网络销售公司,逐步走出一条“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完整谷子产业体系,目前该旗杂粮领域的加工和流通企业有180多家。

  敖汉旗敖丰粮贸有限公司最初作为粮食收购中间商,从收购、加工、包装再到销售、运输,投入成本高、利润低不说,有时谷子价格几分钱的波动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直接影响。2014年,企业投入资金500万元,成立敖丰粮贸有限公司,注册了“阳坡地”、“敖丰”两个商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销售模式,生产加工以小米为主的杂粮产品十大类二十几种。“如今,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以高中档产品销售为主,销售500斤的利润能抵原来的2000斤。现在,年可销售1000万公斤,获利500万元以上。”敖丰粮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段秀成说。

  近几年,敖汉旗不断利用优质小米资源,将小米产业做大做强。从实施品牌战略,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出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打造了八千粟、兴隆沟、孟克河、华夏第一村等知名品牌。通过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博览会、推介会,敖汉小米的知名度逐年提高。在敖汉旗村头树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的车间,公司经理陈鑫利说:“自从2013年5月敖汉小米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我们网上销售非常好,销量也在逐步增长。”敖汉旗惠隆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拥有有机基地面积11000亩,绿色基地30000亩,有机认证涉及21个产品,绿色认证涉及6个产品,所生产的“孟克河”牌有机四色小米和杂粮已经销往周边省市。合作社理事长王国军告诉记者,现在基地所施用的有机肥不仅能够活化土壤,而且有机和绿色产品质量好,口感好,价格也高。

  为进一步保护敖汉小米品牌、监控敖汉小米质量、整合敖汉小米产业、保护敖汉小米信誉,2015年6月,敖汉小米、敖汉荞面等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受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一旦成功注册,将会进一步提升该旗农畜产品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2015年7月,敖汉小米产业协会正式成立,对于提高敖汉旗小米行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行业自律,规范企业依规生产、诚信经营,以及维护协会会员的合法权益,平衡农户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企业之间实现优势互补,抱团闯市场,共同打造敖汉小米品牌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8月,《敖汉小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管理规范》正式实施。《规范》规定了谷子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要求,以及小米加工质量要求的生产企业的基本条件、生产加工过程监控、人员要求、质量管理;规定了敖汉小米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规定了敖汉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等。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敖汉小米产业协会的成立和《规范》的制定,标志着敖汉旗进入了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现代化发展阶段,是敖汉小米产业进入健康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敖汉旗小米企业由单打独斗走向强强联合愿景的实现。”敖汉旗农业局总农艺师徐峰说。(通讯员:姚井东、王艳超)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