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人物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致敬抗战老兵】王默村:额角的弹痕 是永不褪色的勋章
 

  原标题:额角的弹痕 是永不褪色的勋——访93岁抗战老兵王默村

  历经抗日烽火洗礼的复员退伍军人王默村,如今已是93岁高龄。初次见面,记者惊讶于老人除牙口不好外,依然耳聪目明,手上尚有几分不输青年人的气力。通过老人有条不紊的口述,我们似乎回到了那个“捐躯赴国难”的战争年代。

  “额头上的这个伤疤,就是鬼子子弹留下的。”王默村老人侧着头,用手摩挲着左额角上1条长约10厘米的浅沟。老人说,他忘不了那场薛盖战斗,忘不掉通讯员孙凤霄。

  1942年1月,为进一步拓展抗日工作局面,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16团进入处于敌我拉锯状态的德平县薛家、盖家地区。部队司令部设在薛家,在该团担任连指导员的王默村,则率部进驻临近的盖家。当晚因走漏消息,附近的日伪军借夜色在八路军驻地周围加强了兵力,妄图一举消灭抗日军民。拂晓时分,原本平静的村庄霎时响起密集的枪炮声。

  在突围过程中,位于侧翼的盖家牵制住敌人攻势。王默村老人回忆到,当时自己的连队约有120名战士,手中枪械参差不齐,既有老套筒、汉阳造,也有缴获的日军三八大盖。子弹更是稀少,人均不到20发子弹。凭借这样的武器装备,战士们借助地形顽强阻击着装备精良的日寇。

  这时,日军坦克出现了。盖家的阵地上,一时炮声震耳、烟柱四起。为看清敌人进攻态势,王默村微微起身观察,结果1颗子弹紧贴着他的左额角飞了过去。“那感觉,就好像被1台很大的车直冲到头上。”73年后,王默村依然对那时的痛感记忆犹新:当时就被迎面而来的重创击昏。

  之后的事情,老人脑海中还有些记忆片断:负伤的他一会儿躺在门板上,一会儿身下是担架,一会儿由人力抬送,一会儿又被大牲口驮着。枪炮声与喊杀声忽远忽近、不绝于耳。通讯员孙凤霄则一直护送着自己。可就在即将跳出敌人最后的包围圈时,1发炮弹落在了王默村的跟前。王默村的腰部被击伤。为了掩护王默村,孙凤霄不幸当场牺牲。

  说到这,王默村老人的声音低了下去,“凤霄是山东无棣人。平常总与大家伙说说笑笑,帮了很多忙。”这场突围战,王默村的连队战斗减员近半,最后只能与其他连队合并。养伤归来的王默村,则与战友、乡亲们一道,迎击1942年侵华日军华北大扫荡。

  时至今日,这位目睹过日寇烧杀掳掠、经历过战争枪林弹雨的老军人高兴地说,那时候谋求民族独立、国家振兴的愿望都已实现。艰难的岁月都挺了过来,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维护胜利果实呢?

  换上旧军服、戴上军功章,93岁的王默村说他最喜欢的抗日歌词就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记者 萧海川)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