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楼市之辩:房价会涨还是跌
内蒙古新闻网  15-08-31 11:31 打印本页 来源: 新京报  
 

  正方:住房供应量会增加,供求关系变化将带来价格的变化,对于房价理论上有利空效应。

  反方: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当时的市场处于买方还是卖方市场,而且房地产税可能降房价,但未必降置业总成本。

  某房地产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地产税进入立法规划后,对于房价理论上有利空效应,从房地产税推出的过程来看,将使得后续市场预期发生改变,但影响力并不大。

  “房地产市场的分配环节也存在贫富差距的问题,部分群体持有多套住房,并且享受了房价上涨的各类利好。而部分群体首套住房的持有还有很大的压力,并且因为房价的上涨而必须支付更高的费用和成本。所以如何在特定的住房持有结构下改变住房资源和经济利益的分配,这个是必须突破的问题。房地产税本身就是一类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必然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房地产税的制度落实,能够适当抑制多套住房持有的行为,并且把创造出的经济利益导入到刚需购房群体中。”严跃进建议,政府应重点抑制多套住房持有者的投机投资行为。着眼于将房地产税化繁为简,把一些房地产行业的税收制度进行归并,统一冠名为房地产税。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取消或减少建设环节的各种费用,有利于降低房地产业的税负和融资成本,同时加大土地供应,住房供应量就会增加,供求关系变化将带来价格的变化。

  仲量联行发布研报认为,房地产税对于房价和租金的实际影响很难简单地断定。价格会涨还是跌,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当时的市场处于买方还是卖方市场,定价权在买方还是卖方手上。不排除不同市场的价格走向可能会出现较大分歧。

  业内普遍认为,房地产税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持有多套房,但并非打压房价的工具。

  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高级经理卢文曦表示,房地产税落地会带来房屋持有成本的大幅上升。相对应的,会净化楼市投资投机氛围,对于刺激二手房供应也有直接效果,早期入市的投资客必然会大量抛盘,短期内颠覆楼市供求格局。

  但卢文曦提醒,房地产税变革可能降房价,但未必降置业总成本。“虽然房地产税可以使买房这个环节的成本低了,但是后续持有成本不能忽视。尤其房地产税是伴随物业的存在终生交税。所累积起来的家庭总支出未必比现在交易环节一次性搞定来的少。”

  中原地产研究认为,房地产税落地降低了房价和交易环节税费,将带来更自由的物业流转,同时门槛降低带来大量的新增需求涌入,不仅可以化解当前多地的存量过剩压力,更为未来开放了更大的城市住房开发需求,形成新房开发和二手房流转两个市场的发展。

  从方案设计上,贾康建议,中国的房地产税作为在消费住房保有环节的调节,一定要在中国的国情下设计好基本改革方案,不能够简单照搬美国的普遍征收模式,而必须坚持调节高端的原则,“就是要给出第一单位的免税额”,而不是住一平方米征一平方米,并给予低端一定的免征税额,比如首套房免征、二套房税率优惠、从第三套起以全额税率征收等。这样不但可以抑制投资投机性消费,也给广大普通百姓一颗“定心丸”。

[责任编辑 马铃翔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