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记者走访了鄂尔多斯市的老红军、老干部,听他们还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36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乌审旗西部思家洼成立乌审旗苏维埃政府,成为内蒙古第一个红色政权。“第一颗革命的火种,在乌审大地点燃,并发展成燎原大火,照亮整片草原”,在2008年的首届中国萨拉乌苏民间艺术节上,乌审人民这样赞美当年的红色政权。在成立了乌审旗苏维埃政府后,中国共产党的机构在鄂尔多斯迅速扩张,伊盟工委、桃力民工委、包固工委、萨托工委、准格尔旗工委如雨后春笋般,在短短三年里于鄂尔多斯各地建立了党的基本政权。
1941年11月,中共在今鄂托克前旗的城川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标志着鄂尔多斯革命进入新阶段;1949年5月,伊东、伊西两个工委合并成立中共伊克昭盟委员会,成为鄂尔多斯政府的前身,当年12月28日,伊克昭盟人民自治政务委员会改称绥远省伊克昭盟人民自治政府,在原郡王旗成立达尔扈特区人民政府。至此,鄂尔多斯形成了完整的建制,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李生清老人出生于1924年,今年92岁高龄的她身体依然硬朗。
家住河北保定的她有一个庞大的家族,1937年,年仅14岁的她便在党员哥哥李福照的带领下成了一名“小八路”,主要负责后勤保障、传递信件、医护伤员的工作。1938年,随着战争的进行,李生清被选举为寺留营村妇救会四班班长,那年15岁的她,带领乡亲们为前线的战士们编草鞋、做草帽、送饭、送水。1939年,李生清光荣入党。
8年抗战,李生清就在敌后根据地里,带领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的方式支持抗日。
1952年,李生清老人随在延安工作多年的丈夫来到当时的伊克昭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为伊克昭盟的建设奉献力量。退休后,李生清经常到各处接受采访,向大众回忆当初的峥嵘岁月,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是老人最繁忙的日子,往往在这天,她要接待许多附近小学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唱红歌,讲故事。老人在孩子身上,看到了未来和希望,更看到了革命传统的传承;而孩子们在老人身上,学到了历史和珍惜,更学到了革命精神的精髓。
延安民族学院是中共在抗战时期于延安创办的一所学校,意在培养少数民族优秀干部,以少数民族干部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从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离开工作岗位已20余年,但83岁高龄的田继林依然心系家乡,在采访过程中,他多次提到分管农林时在库布齐沙漠种的树:“那边的树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一直想去看看,但身体条件不允许。”(记者陈晨实习记者马健实习生李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