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人活着,生命像根针;为大众活着,生命值千金。是针还是金,要看你怎么去行动……”一句浅显易懂的话,在年逾九旬的抗战老兵何益贤心底珍藏了76年。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让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击日军侵略的战场。
1924年,何益贤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狼山关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在旧中国,这一带被称为冀东,是连接东北的咽喉要道。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冀东地区的侵略和控制,此时,何益贤的家乡已经被日军占领。
“日本人太残暴了,把村里抓来的青壮劳工用铁丝穿透锁骨,串成一串运往东北。不服从命令的直接枪杀,甚至连孕妇都不放过……”回想起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何益贤气愤难当。
1938年夏,满腔怒火的冀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抗日武装起义。此时年仅14岁的何益贤参加了本村组织的抗日救国会。“村子里的青年人都跟着部队上了前线,我们这些小孩儿就留在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冀东暴动发生几个月后,抗日联军在转移中受挫。与此同时,日军加紧了对冀东地区的疯狂围剿与扫荡。迫于无奈,何益贤离开村子,来到敌人据点附近的菜籽庄。“1942年,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王家义在抗日宣传中所说的那句‘生命愿做针还是金’的动员讲话,更加坚定了我抗战的信念。”何益贤于当年正式加入八路军,8个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期间,他的主要工作是发动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抗战。
没过多久,何益贤被选派到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卫生部部长王少奇身边,担任后勤司务长。在他的记忆中,丰润县杨家铺的一次惨烈战斗让他至今难忘。1944年10月,冀热辽军区在一次部署反攻会议上遭到日军围剿。情急之下,区委决定向周边村庄转移。当大队人马进驻杨家铺时,已经过了子夜。次日,天刚蒙蒙亮,出操的战士发现了日军。机枪班迅速向日军扫射,战斗正式打响,厮杀声震耳欲聋。
“当时敌人有5000多人,而我们只有两个连的战士,敌众我寡,腹背受敌,眼看着战友在身边倒下……”说起那段经历,何益贤眼眶泛起泪花。当战友们突围到一处河沟时,已是弹尽粮绝。此时,王少奇决定留下来掩护,命令何益贤护送战友刘文芳突出重围。何益贤背起刘文芳,冒着枪林弹雨,奋力冲到山下的一片庄稼地。遗憾的是,刘文芳不幸中弹牺牲,何益贤右手、右臂和腹部中弹,昏倒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战斗是什么时候停止的,已经记不清了。第二天上午,当地老乡发现身负重伤的何益贤还活着,便把他转移到了燕子峪。后来得知,在这场战斗中,八路军和老百姓死伤数百人,王少奇等5位首长牺牲在战场上。”
时光荏苒,如今,70多年前的血雨腥风已经成为铭刻在何益贤老人心底永恒的记忆。他说:“历经烽火硝烟方显和平弥足珍贵。今天的好日子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记住那段历史,时刻警醒国人自强不息。”(记者徐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