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评论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拒绝谣言换历史清醒
内蒙古新闻网  15-09-02 10:54 打印本页 来源: 未来网  
 

  8月30日深夜,微博认证为河南日报评论员的一个帐号发表了一篇微博,内容是“北大副校长梁柱:盲目追求真相不讲立场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并附了一张梁柱的讲话照片,引来大量网友关注,一些大V相继转发。此事在微信圈里也迅速传播开来。

  其实,梁柱老先生这篇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原标题是《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历史清醒》,批评历史研究不要搞断章取义的“历史虚无主义”。但文章标题之后被篡改,内容经改造成为截然相反的《盲目追求真相不讲立场就是虚无主义》。挑起了一轮反历史反梁柱的辱骂风波……

  原文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首先,只有尊重事实,才能尊重真理。其次,研究历史要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第三,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要有清醒的认识。梁柱认为,研究历史一定要注重材料和方法的统一,材料是历史真相,方法是历史观的运用和表现。历史虚无主义表面上看,有一些历史事实,但是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裁剪历史事实。所以,我们更要重视在唯物史观之下,进行历史研究。

  显然,原文并不像网上的标题传播的那般会给人造成常识障碍和价值错位,且无任何偏激性和片面性的用语,主要还是强调和号召我们理性看待历史,基于历史史实和证据材料的基础,使用系统的客观的眼光研究历史。这篇文章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错,其所提到的问题也确实严重。

  我们应该知道,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谣言的形式,撕裂舆论,扩大矛盾,挑起事端,引发“民意的群体性暴力事件”。最后捣乱的人都跑了,丢了一个烂摊子给我们的国家。

  杜绝谣言,不信谣,不传谣,应该成为全民共识。诸如,英雄被嘲讽,领袖被侮辱,历史被曲解,事实被抹黑,真相被攻击,这些都是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些现象。包括梁柱的文章被人为改造后受到的诸多非议,都在说明,如果我们不对谣言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坚决打击的决心,那么我们可能就是下一个“梁柱”。毕竟,随便发个文章,换上别人的名字并不难,网络还做不到全民实名和自动检测修正的地步。我以前还打趣着和朋友说,万一哪天心情不好就到街上来个自我抹黑,最后介绍自己的时候就用他的名字。可见,造谣的成本其实很低廉。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他特别强调:“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历史与事实。”再来看习近平的这番言论,令人醍醐灌顶,结合当下的网络谣言怪象,我们不难发现问题之严峻。

  当历史不再只是历史,而是成为了立场攻击的武器,而是成为了谣言诞生的母体素材,而是成为了可以被肆意改变且广泛传播的“伪真相”,那么历史非但不能使我们清醒,还会逼得一些人发狂发疯,然后用非理性的心理去批评和指责社会、伤害同胞、背叛祖国。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砸锅党、凿船党、带路党确实不少,很多优秀青年也深受其毒害,当他们的优秀站到了国家与社会的对立面时,那便是一场更大的危机。不得不再次强调,打击谣言刻不容缓!

  如果你本就是谣言创造者,那当然就不在“受害者”之列,自然是不希望社会对谣言形成“严厉打击”的统一认识。如何才能使得你的谣言更有市场,更能顽强生存下去呢?必然是要对自己的谣言做个标签化的宣传,化身“伪正义”的榜样,去欺骗普通的淳朴的网民。这样的效果就是缓慢的意识渗透和思想洗脑,等于在告诉信息受众,“我说的这些是知识,不是常识,所以和你听到看到的不一样”。等他们都接受了谣言并且深信不疑的时候,然后再次告诉他们,“知识应该成为常识,真相就该让更多人知道,这是人们的权利。”之后,就是我们看到的“谣言从没人问津到病毒式爆炸”的过程。

  习近平说过,多年以来泛起和泛滥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按照自己的政治诉求,任意歪曲历史事实,颠覆科学的历史结论,制造思想混乱,危害至深。因此,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格局中,如何做到真正的历史清醒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在此,笔者发出号召,为了历史传承,为了真相永在,为了社会稳定,为了民族繁荣,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够对我们的国家多一份情怀少一份不满,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误解,拒绝谣言从我开始,换历史清醒!

  (本文选编自未来网,原文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