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张海利。
清晨,来到位于锡林浩特老物资处家属楼12组3号,二层的老楼,下面几十平米见方的院落。院子里,生长了32年的葡萄藤有碗口粗,浓密的枝叶和百十来串葡萄藤枝蔓遮天蔽日。院墙上,新磨的水泥痕迹未干。这里,是抗战老兵张海利的家。1928年出生,1946年入党,党龄还差几个月正好70年……现年87岁的张海利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胳膊上腿上虽有两处弹伤,却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与老伴儿日日读报看新闻、练太极、拾缀着院子里的一草一木。
张海利的老家在河北曲阳县,抗日战争期间,曲阳有43000多名热血青年浴血奋战,5000多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被誉为“坚持游击区对敌工作模范县”,涌现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麻雀战”创始人李殿冰等英雄人物等名垂千古、彪炳史册的抗日英雄……对于这一段历程,老人记忆犹新。
儿童团长,亲历游击
“我们老家是日寇侵略重灾区——秋天三个月,春天三个月,敌人三天两头扫荡,我们村的房子几乎都被烧了,他们逮住人就杀,还把人活活钉在公路边的杆子上。离我们村18里地有个村叫野北村,村子里的人都被杀了,成了无人区啊……我12岁就当了儿童团团长,站岗放哨、埋地雷、带老乡钻地道、给游击队送信、送手榴弹、送物资我都干过。”
“曲阳那边全是山,水层也靠下,地道好挖并且坚固。那边村村都有地道,村连村的,村里的地道分三层,从上往下第一层用于作战,第二层供老乡躲避,最下面那层储藏物资。入口有的设在山上,有的设在炕洞里,都设在敌人想不到的地方。比如设在水井的地道入口,待自己人全部进入后,下地道时供踩踏的木板就抽出来了,下面全是水,井壁也不好抓,敌人也不好下,下来也被收拾。地道最上面那层设有枪眼,我们那边都是梯田,用石头垒的地阶间也有枪眼。地道容量有限,不是所有人都能及时进得去。那时我们以山上的树作为信标,有敌人来扫荡时,树往那边倒老乡们就往哪边撤,往深山或有大部队的地方跑。”
“我们村边上有一条河,那时打游击,地上埋地雷,水里埋水雷。那时的雷是土造的,大致分两种,一种是铁铸的,由铁匠铸出,装上药。炸药土法做,叫‘一硝二磺三木炭’。水里面是放石雷——“莲花雷”,在石头上钊个窟窿,然后把雷管放在里面,装上弦儿,填上炸药,外面再用泥糊上,泥干了以后倒过来放在水里……那时,我还和八路军的侦查员伪装成劳工,从敌人的据点里偷出了子弹。”
参军入伍,见证胜利
张海利的父亲和两个舅舅均在抗日战场上牺牲。1945年6月,适逢部队扩编,只有16岁的张海利加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老二团,在唐县集训了约一个星期后,又来到曲阳城一带战斗。
“那时在我们老家,年轻人基本都当兵。当兵的出发点很单纯,就是保家卫国。与我同时参军的战友有19人,第二天就牺牲了7个,进了曲阳城后,我们又随队来到富平县,然后又到了宣化,到了宣化时日本就快投降了。那时,我们截获一辆日本人的火车,他们已经没有抵抗力了,全部被俘虏,然后我们又解放了张家口。”
“当时俘获的敌人不少,在张家口东山下有个铁桥,投降的日军成片地举着手经过那里。虽然日军已经投降了,但那时还有很多日伪特务潜伏在城市周边,为了维持秩序,我们在当地驻扎站岗。那时候入伍的人数增长快,补给跟不上,部队也有人在外面买东西吃,有的战士中了毒,是日伪特务投的……我在部队是卫生员,打仗时,卫生员、通信员、司号员‘三员’是敌人攻坚的重点,你看,我胳膊和腿上的伤是被子弹打的,一排门牙也被炸掉了,现在装的是假牙。”
“我们部队用啥枪的都有,有八路军的‘土造’枪,缴获日军的‘三八大盖’算是好枪。打大仗的时候每个人配40发子弹,带4颗手榴弹,土造手榴弹有的一斤二两重,有的一斤八两重……”
晚年生活,幸福满堂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海利又跟随部队投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后又在河北、内蒙古等地军医院任职。如今,已退休多年的张海利和妻子已经儿孙满堂,安享晚年。
“每个周末,儿女们都会回来,全家团聚。现在我们最大的孩子已经58岁了,在呼和浩特,其余子女都在锡林浩特,有在公安上班的、在发改委上班的、在职教中心上班的……一个孙子九江大学毕业,我们希望他先当兵再找工作,现在体检和政审已经通过了,另外一个孙子在哈工大,也快毕业了,也要当兵。我们希望他们当兵,更希望他们在部队担得起重任!”
“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虽然我的眼睛和耳朵不太好使了,但还是经常看新闻,现在中日钓鱼岛起摩擦,日本军国主义又有抬头的苗头,如今祖国的国防力量越来越强了,我们不怕他们!”
老兵档案
姓名:张海利
出生日期:1928年
入伍时间:1945年6月
入党日期:1946年
所在部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老二团
现住址:老物资处家属楼12组3号记者郝伟